來源:環球網
鄉村振興,產業先行。近年來,四川省阿壩藏族自治州茂縣土門鎮太安村秉持“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的發展思路,積極盤活村內閑置集體林地資源,因地制宜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林下中藥材種植體系,拓展經濟發展渠道,帶動當地群眾致富,繪就鄉村振興新畫卷。
立夏已至,氣溫攀升、雨水充沛。連日來,太安村林間一派繁忙景象。村民們搶抓晴好天氣,穿梭于林蔭下,選苗、栽苗、定植,將一株株辛夷花、黃柏、黃連、九甲眼獨活、當歸苗移栽至林間。大家分工有序,密切配合,忙而不亂。“辛夷花、黃柏、黃連等傳統中藥材屬多年生草本植物,適合在林間生長,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和經濟價值。”返鄉創業村民王桂興正向務工人員詳細講解藥苗的種植要領。
今年以來,王桂興依托當地資源優勢,通過租賃村集體林地,打造規模化、標準化、集約化的中藥材種植產業基地,有效盤活林地資源,聚力發展中藥材產業,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產業發展動能,促進當地群眾增收致富。
目前,占地800余畝的林下中藥材種植基地已完成400余畝藥苗種植,預計5月底將完成21種藥材苗的移栽工作。“我租賃了800畝集體林地,主要種植辛夷花、黃連等中藥材。種植全程不施化肥、不打農藥,依靠天然降水和森林山泉灌溉,確保藥材品質接近野生狀態。我相信,林下中藥材種植將成為推動鄉村振興的新路徑。”王桂興介紹道。
該種植基地為當地村民提供就業崗位,日均吸納20名左右村民務工。村民桂立芳就是受益者之一:“在家門口既能賺錢,又能照顧家庭,收入穩定,真正實現兩全其美。”
據悉,土門鎮通過“示范帶動+科技支撐”模式,建設標準化種植基地,配套完善防旱池等基礎設施。積極探索林藥、林菌、林菜、林畜、林禽等多種林下經濟業態。目前全鎮已形成農林資源共享、協調發展的綠色生態農業模式,推動“小藥材”向“大產業”轉型升級。當下,成排的辛夷花、黃連、黃柏、當歸、木香藥苗在林間舒展新綠,這片曾經沉寂的山林,正通過“林下生金”的生態發展路徑,譜寫著生態富民的新篇章。
(文/圖茂縣融媒黎文彬 沙丹 黃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