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麗水5月14日電(周健 余自強)層層疊疊的梯田間,讓魚與稻共生共存,是僑鄉浙江青田先民探索出的解決溫飽之道。而今,古人的智慧結晶熠熠閃光,青田稻魚共生系統,被聯合國糧農組織列為首批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
青田稻魚共生系統一景。 (青田縣農業農村局 供圖)
為保護和傳承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近年來,青田不斷探索稻魚共生的可持續發展路徑。就在日前,青田縣農業農村局與浙江省淡水水產研究所科研團隊開展青田田魚基因樣品提取工作并獲得成功,標志著青田稻魚共生系統的一個重要物種——青田田魚的種質資源庫建設正式啟動,田魚的種質保護工作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據悉,青田田魚是青田稻魚共生系統中的特色稻田養殖鯉魚,已有1300余年的養殖歷史。作為青田稻魚共生系統的重要養殖對象,由于其可自繁自養,近親繁殖現象經常發生,不利于種質資源的保護和改良。因此,展開對青田田魚種質資源鑒定與系統保護工作十分必要。
“建設青田田魚種質資源庫,通過收集、保存和管理青田田魚的種質資源,可以保證田魚遺傳的多樣性,防止遺傳資源的喪失。通過系統的選育和繁殖工作,還可以培育出適應不同環境、抗病能力強、生長快的優質魚種,從而推動稻魚共生系統的可持續發展。”青田縣農業農村局工作人員說。
未來,田魚種質資源庫的建設也將為科研人員提供豐富的遺傳材料,促進田魚遺傳學、育種學等相關領域的研究,并助力新的養殖技術和方法的開發,對于維護生態平衡和生物多樣性具有重要意義。(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