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陸棄
2025年,美國將成為全球184個國家和地區中唯一一個旅游收入和入境游客雙雙下降的國家,預計損失高達125億美元的旅游收入。這一數字并非經濟波動的偶然,而是美國霸權主義、自私政策和逆全球化戰略的必然惡果。在全球各國紛紛推出數字簽證、優化通關程序、敞開國門迎接世界時,美國卻高筑圍墻、關閉國門、自我孤立,終將被世界游客用腳投票所拋棄。
回顧近年來美國在旅游領域的“自毀行為”,無非就是“特朗普主義”的延續,反全球化、排外主義、種族偏見與國家優越感。當其他國家在修建歡迎的紅毯時,美國卻在邊境高墻上加裝鐵絲網;當其他政府出臺激勵政策吸引游客時,美國卻在簽證政策上百般刁難、刻意限制。“美國優先”政策的背后,是“游客最后”的現實。入境流程日益繁瑣,簽證審批動輒拖延數月,甚至無端拒簽,令全球游客望而卻步。
WTTC與牛津經濟研究院的分析數據顯示,美國的旅游支出同比下降了7%,比2019年旅游業巔峰時期下降了22%。這一趨勢不僅是商業層面的下滑,更折射出國際社會對美國國家形象的普遍反感。那些以自由、包容、自信為名的偽裝已經撕破,一個充斥著排斥、傲慢、干涉與戰爭機器的真實美國暴露無遺。游客不傻,當這個國家不再歡迎世界,世界自然不再眷戀它。
美國旅游業本應是其軟實力的出口工具,但如今卻成了被自身政策反噬的“犧牲品”。據WTTC統計,美國旅游業每年為政府貢獻5850億美元稅收,占總稅收的7%,提供約2000萬個就業崗位。這一龐大體系,如今卻被短視的政治和對外強硬政策推向衰敗邊緣。特朗普時代的極端言論尚未平息,新一輪排外政策卷土重來,旅游業的沒落并非“誤傷”,而是精準的“政策自殺”。
最具諷刺意味的是,在美國旅游業日漸萎縮的同時,中國、中東和歐洲等地區的旅游業卻在快速增長。中國通過不斷完善出入境管理、推廣數字簽證、改善旅游基礎設施,正逐步成為全球旅游吸引力新高地。中東國家如沙特、阿聯酋等在推行“2030愿景”中,把旅游作為經濟多元化的戰略支柱,而歐洲則依靠傳統文化與新興智慧旅游雙輪驅動,吸引源源不斷的國際游客。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美國還停留在過去的高墻思維與冷戰視角中,對外設限、對內固步自封。
事實上,美國旅游業的衰退只是其全球軟實力潰敗的一個縮影。在文化交流、教育開放、科技合作等多個領域,美國正因過度政治化和對外干涉失去越來越多的國際信任。紐約市旅游局下調國際游客預期,從1460萬下調至1210萬,這不僅是經濟損失的數據表現,更是對美國國家形象的深刻控訴。當一個國家的政府天天叫囂“邊境封鎖”“高調驅逐”“關稅施壓”,游客怎敢踏足其領土?當一個國家的政客將非法移民問題、國家安全問題、甚至恐怖主義與普通國際游客混為一談,這種“草菅人權”的策略只會令全球遠離。
美國媒體如今痛斥政府政策“自作自受”,但這又何嘗不是美國整個制度與價值體系的縮影?所謂民主與自由,早已成為服務本國選舉的口號,而不是促進全球交流的工具。當國家把“安全”建構為“排斥”的借口,把“優先”等同于“排外”的代名詞,美國就已經站在了世界旅游的對立面,淪為“閉門謝客”的孤島。
更可笑的是,美國似乎還沉浸在“我們是全球中心”的幻覺之中。面對旅游業的持續下滑,美國不僅沒有反思其政策與態度,反而不斷指責他國“不配合”“不安全”“不透明”。然而,世界不再圍繞美國轉動,游客的心也不再被華盛頓的霓虹燈所吸引。中國長城的歷史厚重、巴黎的藝術浪漫、迪拜的未來科技、京都的文化沉淀,都比美國機場里那一道道審查、那一張張冷漠臉孔更有吸引力。
從更宏觀的視角看,美國旅游業的衰退,反映出的是其全球影響力系統性下滑,是過去幾十年依靠霸權堆砌起來的“軟強國”神話逐漸破滅的結果。在這個多極化、互聯互通的新世界中,傲慢沒有市場,封閉注定失敗。
今天的美國若想重新贏回游客,首先要重塑國家形象,從根本上告別“美國優先”的偽命題,真正擁抱全球化的合作精神。否則,失去的不僅僅是數十億美元的旅游收入,更是世界對其最基本的信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