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3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的專機降落在利雅得,沙特王儲穆罕默德·本·薩勒曼以最高規格迎接。幾個小時后,白宮宣布了一項“歷史性協議”——沙特將向美國投資6000億美元,涵蓋能源、國防、人工智能、基建等多個領域。
其中,僅軍售一項就高達1420億美元,創下美沙軍事合作的新紀錄。
消息一出,全球嘩然。有人驚嘆于沙特的“豪橫”,有人質疑美國是否又在“薅盟友羊毛”,還有人揣測:這筆錢,真的只是為了買武器嗎?
或許,答案沒那么簡單。
把時間撥回1945年2月,羅斯福總統在“昆西號”巡洋艦上會見了沙特開國國王伊本·沙特。兩人達成了一項影響至今的協議——美國保障沙特王室安全,沙特則確保石油以美元結算,并穩定供應全球市場。
80年過去,這一“石油美元”體系仍是全球經濟的基石。
但世界變了,沙特的處境也變了。
近年來,美國頁巖油革命使其從石油進口國變成出口國,對沙特的依賴降低。與此同時,沙特與俄羅斯、中國的關系日益緊密,甚至在OPEC+框架下與莫斯科聯手調控油價,這讓華盛頓頗為不滿。
2023年,拜登政府因沙特減產石油而威脅“重新評估美沙關系”。
2024年,特朗普重返白宮后,雖嘴上稱沙特為“朋友”,但在巴以沖突、也門戰爭等問題上,美國的態度仍讓利雅得感到不安。
事實上,沙特最擔心的,從來不是錢,而是生存。
首先,胡塞武裝的無人機頻頻襲擊沙特油田,而美國在伊核協議上的反復態度,讓沙特對華盛頓的“保護承諾”產生懷疑。
其次,阿聯酋、卡塔爾等海灣國家在科技、金融等領域快速崛起,沙特若不能鞏固軍事優勢,其“海灣老大”地位可能被動搖。
還有就是,王儲穆罕默德推動“2030愿景”改革,但極端保守派、王室內部權力斗爭仍是隱患,他需要美國在情報、反恐等方面的支持。
于是,這6000億美元的投資,更像是一份“續保費”——沙特希望用真金白銀,重新綁定美國的安保承諾。
白宮將此次軍售稱為“史上最大國防協議”,涵蓋空軍、導彈防御、網絡安全等五大領域。但仔細看,沙特的采購清單頗有深意。
首先是防空系統(如“薩德”、愛國者-3),似乎針對伊朗導彈和胡塞武裝的無人機。
其次是F-35戰機(雖未官宣,但談判已久),若最終獲批,將大幅提升沙特對地區對手的威懾力。
還有網絡安全與人工智能,或許更大的作用是防范內部動蕩和外部滲透。
這些裝備,表面上是軍事升級,實際上更像是是政治避險。
這里提一個有意思的往事。2020年,阿聯酋通過《亞伯拉罕協議》與以色列建交后,美國批準向其出售F-35。沙特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同為美國盟友,若阿聯酋擁有五代機而沙特沒有,地區力量天平將傾斜。
如今,沙特借6000億美元協議向美國施壓,F-35或許已是“桌上籌碼”。
沙特很清楚,單靠美國不行,但離開美國更危險。
而特朗普也是一如既往地高調宣傳了這筆交易,稱其“開啟美沙黃金時代”。
但現實可能沒那么美好!
1420億美元軍售能讓雷神、波音股價大漲,但美國是否真的愿意為沙特打仗?歷史經驗表明——未必。1990年海灣戰爭后,美國對中東戰爭愈發厭倦,特朗普更曾揚言“讓沙特自己保衛自己”。
事實上,美國對沙特的保護,從來基于利益而非道義。若未來油價暴跌,或沙特與伊朗和解,華盛頓的態度可能一夜變臉。
所以,沙特的錢,能買到真正的“安全感”嗎?
不好說!
遠的不說,2018年卡舒吉案后,美國國會多次試圖凍結對沙軍售。可見,即便白宮點頭,國會、輿論仍可能成為變數。
簡而言之,沙特砸下巨資,買的不僅是武器,更是一張“安全保單”。但國際政治沒有永恒的承諾,只有永恒的利益。
對于沙特來說,這筆投資是必要的“避險”,但過度依賴美國仍是風險。
畢竟,再多的錢,也難買真正的安全。
或許,沙特王儲穆罕默德比誰都清楚這一點。
但,這又何嘗不是大國博弈背景下一個小國的無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