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困潦倒時無人問津,富貴榮華時遠親近鄰。
一次印巴沖突之后,中國不僅收獲了許多新朋友,還有人急不可耐地主動認起親戚。
認親這件事本身沒什么奇怪的,畢竟在清朝閉關鎖國之前,中國人的足跡早已跨越大洋。
不過這次伊朗認的親戚卻讓人啼笑皆非——他們居然認了個太監做親戚,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一、中伊歷史淵源
不得不說,剛剛發生的印巴沖突確實讓世界震撼了一把,同時也讓中國的影響力更上一層樓。
很多國家在這場沖突后,紛紛跑到中國購買武器裝備。
但伊朗卻另辟蹊徑,選擇通過認親的方式來拉近與中國的距離。
雖然從地理位置看,伊朗離中國挺遠的,但如果追溯歷史,兩國之間的淵源其實相當深遠,而且確實有不少波斯人曾在中國扎根生活。
比如公元七世紀的時候,波斯帝國被大食帝國消滅,波斯王子卑路斯帶著幾千人一路逃亡,最終來到大唐長安,向唐高宗請求庇護。
秉承著興滅繼絕的傳統美德,唐高宗派遣名將裴行儉率兵護送卑路斯,試圖幫助波斯復國。
在裴行儉的努力下,卑路斯一度在吐火羅地區重建了波斯政權,并召集遺民。然而遺憾的是,由于距離大唐過于遙遠,再加上當時大食帝國如日中天,茍延殘喘的波斯根本無力抵抗。
最后,卑路斯只能帶著剩下的族人返回大唐,并在此定居。他在大唐官至左威衛將軍,最終病逝于長安,而他的族人也成為了大唐子民,在中國過上了安穩的生活。
再往前追溯到東漢時期,安息國太子安世高出于對大漢的敬仰,帶領隨從跋涉萬里來到洛陽拜見漢桓帝。
之后他留在中國研究佛法,成為小乘佛經的首位翻譯者,在中國佛教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同時,他帶來的那些安息人也在中華大地落地生根,繁衍后代,以“安”為姓。
如今,在甘肅一帶仍有不少安姓國人自稱是安世高的后代。
無論是安息還是波斯,這些古老的帝國都建立在今天的伊朗及其周邊區域,因此上述兩位人物都可以算作伊朗人的祖先。
除了波斯人來中國定居外,中國人也沒少前往波斯。
例如公元97年,歷史上留下“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佳話的大將班超,派甘英出使羅馬(大秦)。
雖然甘英一行沒能抵達意大利,但他們確實走到了波斯灣,途經伊朗、伊拉克等地。
這一路上難免會有中國人因各種原因在當地安家落戶,留下血脈。
所以如果伊朗來中國認親,也不是完全沒有依據。
然而讓人哭笑不得的是,伊朗認的這位親戚竟然是明朝大太監鄭和。
沒錯,就是那位七次下西洋的航海英雄鄭和。
請注意,不是鄭和船隊里的其他人,而是鄭和本人。
這是怎么回事呢?
二、鄭和成了伊朗人?
首先,鄭和和伊朗有關系嗎?
大概率是有的,不過這里的關聯指的是鄭和率領的船隊很可能確實在伊朗留下了后裔。
這并不奇怪,畢竟連非洲肯尼亞都有實實在在的中國遺民。
要知道,當年鄭和可是帶著兩萬多人進行環球航行,期間難免會發生一些意外,導致部分人員留在當地。
事實上,鄭和的船隊確實多次訪問過中東波斯灣地區,并在今天的沙特麥加、伊朗霍爾木茲、也門亞丁等地留下足跡。
所以你說那里也有當年鄭和船隊留下的中國血脈,那很有可能是真的。
但是問題來了,伊朗宣稱鄭和本身就是伊朗后裔!
而且這不是普通人的說法,而是他們大使館親自認證的!
這是怎么回事呢?
原來5月9日,伊朗出版了一本關于鄭和的新書。
書中明確指出,鄭和擁有伊朗血統,是波斯人的后裔。
隨后,伊朗駐上??傤I事館在官方微博上轉發了這一消息,并附帶了一段評論:
“鄭和是賽典赤的后代,家族提供父子單倍基因R1a-yp1127(布哈拉塔吉克族,波斯后裔)。鄭和航海語言是波斯語(見當代學者劉迎勝教授著作),鄭和航海抵達波斯灣?!?/p>
這里給大家簡單解釋一下,賽典赤到底是什么人。
賽典赤源于阿拉伯語sayiid,意思是“首領”或“王者”。通常只有伊斯蘭教創始人穆罕默德的后裔,也就是伊斯蘭教的“圣裔”,才能使用這個稱呼。
而與鄭和有關的賽典赤指的是賽典赤·瞻思丁。
他出生于1211年的布哈拉,即今天的烏茲別克斯坦。在成吉思汗西征時,他的家族主動投降,從而成為蒙古人的臣屬。
后來他本人也在元朝為官,并受到忽必烈的重用,成為元朝首任云南行省平章政事,于1279年在任上去世。
在他去世后,因為政績卓著,被忽必烈追封為“上柱國、咸陽王”。
他的子孫中有一部分選擇留在云南安家,而明朝著名航海家鄭和正是他的后人。
因此,這本書里對鄭和族譜的描述并非空穴來風,確實有據可查。
但問題是,按照書中的說法,鄭和應該算是穆罕默德的后裔,而穆罕默德出身于阿拉伯半島的古萊氏部落,無論是和波斯還是伊朗,似乎都沒有直接聯系。
再從宗教信仰來看,鄭和家族信奉的是伊斯蘭教中的遜尼派,而伊朗主要信奉的是什葉派。
這兩者的關系可以用一句話概括:異端比異教徒更該下地獄!
所以無論從血緣還是宗教信仰來看,似乎沙特阿拉伯更有資格來攀這門親戚。
這也讓人疑惑,明明有那么多正經的祖先可以選擇,為什么伊朗偏偏要找鄭和攀親戚呢?
三、面子問題
其實,對于伊朗在這個時間點找中國攀親戚的目的,大家心里都很清楚。
無非是因為看到中國的崛起,正在被美國極限施壓、還面臨以色列軍事威脅的伊朗,自然希望通過展示與中國的關系為自己爭取更多籌碼,如果能得到中國的幫助就更好了。
但問題是,既然要認親,為什么不選一個和自己關系更密切的人物,而非要硬認一個太監呢?
畢竟正如前文所說,伊朗和中國能扯上關系的歷史人物多得很,光是有名的王子就有兩個,為什么要選太監呢?
在此鄭重聲明,我對鄭和沒有任何歧視。
相反,作為一名中國古代杰出的航海家,我對他是充滿敬佩之情的。
只是相比太監,王子顯然更拿得出手吧?
其實這種看似荒唐的操作背后,歸根結底還是因為伊朗放不下臉面,同時特殊的國情也讓他們的選擇有限。
安世高確實是正兒八經的安息王子沒錯,但他是個佛教大師。對于信仰伊斯蘭教且教權至上的伊朗來說,宣傳起來顯然不太合適。
此外,放著好好的王子不做,僅僅因為對中國文化的向往就跑來中國,多少有點丟人。
至于卑路斯,作為亡國之君,總有些晦氣。
所以在伊朗看來,雖然這兩位出身比鄭和高貴,但他們的行為應該被列入黑名單。
相比之下,鄭和就顯得合適多了。他至少信奉伊斯蘭教,而且確實曾率領大明水師縱橫四海,風光無限,更容易用來做宣傳。
不過這樣的宣傳能否奏效,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畢竟兩國已經打了多年的交道,彼此都有基本的了解,所以這些套近乎的手段用起來沒問題。
但如果想要購買中國裝備的話,伊朗還是得拿出點真東西來。
結語:
當你足夠強大時,你會發現這個世界充滿了善意。
但這并不是因為世界真的善良,而是因為你的強大讓他們不敢對你懷有惡意。
中國近代百年的屈辱史,不就是因為當時的中國弱小,只能任由列強欺凌嗎?
而現在,當中國變得強大后,曾經瞧不起中國的人又換了一副嘴臉。
但對于那些依然弱小的國家來說,它們仍然是被肆意欺凌的對象。
這不禁讓人感慨:弱國無外交,這道理真是萬古不變啊。
文章信息來源:
伊朗駐華大使館微博,2025年5月9日:@伊朗駐上海總領事館IRConsulate: 在伊朗,一本聚焦傳奇人物鄭和的新書正式與讀者見面。
網易:鄭和成了伊朗后裔?殲10擊敗陣風后,伊朗大使館親自認證
搜狗百科:賽典赤
中國日報網:回族歷史人物簡介 - 鄭和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