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高中生雙休就是害他們!無數的家長在網上抗議,要求取消高中生雙休,甚至有家長還跑去教育局投訴!聽著感覺很不可思議,但現實確確實實地發生了。
現在是全民呼吁雙休時代,上班的人太累,呼吁雙休,而不是996福報,不管是哪個行業,有雙休那是雙手雙腳都舉起贊同的,但怎么會在高中生這一塊卻不行了呢?為什么家長會反對呢?周末和孩子一起出去玩玩不好嗎?
這歸根究底是教育的問題。就說現在找工作,學歷上就卷的不行,沒有學歷你就沒有敲門磚,一個很普通的崗位居然會有三四個研究生來競爭,簡直離譜!985、211畢業生們在擠破頭考公務員;海歸碩士也只能從月薪5000的實習干起……在這種環境下,家長們怎么可能不焦慮呢!
《小舍得》里有一句經典臺詞:“一個劇場,大家都在看演出,突然一個觀眾站起來了,其他觀眾為了能看演出也不得不站起來,最后大家都從坐著看戲變成站著看了。”
現在中國的教育方面就是這樣,當一部分人開始“加碼”,其他人被迫跟進,最終所有人都更累,但競爭格局卻是一點都沒變。
家長們的邏輯其實很簡單:“別人家的孩子周末在補課,我家孩子休息,豈不是要落后?”“高考多考1分,干掉千人!” 這一句話從不是玩笑,而是很真實點出高考現狀的話。如果別人家的孩子周末在刷題、補課、上培訓班,而你的孩子在休息,差距就會越拉越大。家長們害怕的不是雙休本身,而是“別人沒休,我休了,我就輸了”的囚徒困境。
雙休實行后,看著是有雙休了,實際上還是要去補課!這反而又掏空家長的錢包,還不如大家一起都待在學校,都不補課,在學校里純看學生自覺,而不是去拼家長的家底。
教育內卷的本質是資源的稀缺性與分配的不均衡,而非教育本身的錯。話說明白點,只要不改變高考制度,那么補課的需求就一直存在,學生讀書只會越來越卷。
在中國,高考至今仍是普通人改變命運最公平的途徑。但問題在于:
優質的高等教育資源是有限的,985、211高校錄取率僅約5%,清北等頂尖學府更是千里挑一。想要被錄取,除了自身的努力外,課外輔導是必不可少的。
只要高考還是社會流動的核心通道,那么家長和學生就不得不拼命爭奪有限的“上岸”名額。
作家余華在《活著》里寫道:“命運就像一場大雨,有人有傘,有人只能淋雨。”
如果是富裕家庭,那么在雙休,他們請名師為自己的孩子講解,比原本多了一個下午和晚上的時間,足夠漸漸地和普通人家拉開距離。
如果是普通家庭,要么只能依賴題海戰術,要么也花錢請老師補習,只不過大概率請不到多少頂尖名師。
家長們反對高中生雙休,實際上反對的是私底下的補習競爭。如果放棄補習,讓孩子自由生長,那么看一下現在的就業市場情況:2024年高校畢業生有1198萬,但企業招聘規模縮水15%,985、211畢業生爭搶3000元月薪的工作。
家長焦慮的不僅是高考,更是孩子未來的就業競爭力。
一份普普通通月薪3000的工作就有多位985、211畢業生競爭,這很離譜,但是現實。
學生上學很辛苦,家長明白,但是現在這種“要么卷,要么輸”的情況,讓家長即便心疼孩子,也不敢真正放松。
只要高考不改,減負只是“空中樓閣”。
現在的政策提倡“全面發展”,但是你會發現到升學的時候最終還是要看分數,于是你就會發現富裕家庭的孩子“素質”更全面,因為他們有錢培養,他們的孩子會鋼琴會跳舞,參加過國際競賽,而普通人家的孩子沒錢就只能卷題海。
制度改來改去,實際上還是一考定終身的情況,所以不管怎么樣,看的還是你考了多少分,你的分數高,你才可能上名校,你才可能有好的學歷,才可能在未來更有機會獲得一份高薪且體面的工作。
舉個例子,在某個城市,你想要考公,那么單學歷就需要是研究生學歷,只有是碩士才有選擇。有網友很疑惑,考公不是本科就行了嗎,甚至是專科也可以報考的。但如果你真得有去研究過公務員考試,你就會發現,名頭上是這樣說的,但你仔細一篩選,你就會發現好幾年自己所在的城市都沒有學士的崗位,人家壓根不招,再往下的崗位,那就是到人家縣里了,得要求有縣里的戶口籍貫。
就這樣的社會現狀,你能安心地讓你的孩子不卷嗎?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分數還是階層躍升最直接的通道,這已經是適合普通人最好最直接的方式了!
家長反對高中生雙休,不是不心疼孩子,而是在現在的情況下,他們不敢賭。正如一位網友的評論:
“不休吧,說學校變態;雙休吧,又怕孩子落后——到底要怎么樣?”
真正的解決方案,或許不在教育本身,而在整個社會結構的調整。只有當“成功”的定義不再單一,當“卷”不再是唯一出路時,高中生和家長才能真正享受雙休。
最后,你是支持高中生雙休,還是照舊周末就回去上晚自習呢?說一說你的看法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