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蘇漣水縣的鄉間,總有一位身形硬朗的老人穿梭在自家的稻田里,春播秋收,彎腰插秧。誰能想到,這位精神矍鑠的王師傅,曾患肝癌,在鬼門關前走了一遭?
2014年冬天,王師傅的右腹部時常脹痛與刺痛,尤其是在勞累之后,疼痛更是加劇。起初,王師傅把它當作田間勞作的尋常酸痛,可休息了幾天也不見好,就告訴家里人,女婿立馬帶他到醫院做了檢查,結果說“可能是癌癥”,連忙做了增強CT,被確診為“肝癌”!家人很著急,2015年1月26日,孝順的女婿又帶著王師傅來到上海東方肝膽外科醫院求診,在醫院的建議下順利完成了腫瘤切除手術,王師傅一家也非常滿意。術后一個月一復查,檢查報告單顯示“正常”,可第三次報告上卻顯示:“肝門區及腹膜后淋巴結轉移”。
一家人慌了神,當初不是說好是“正常”,兩個月過去怎么就等成了“轉移”呢?問醫生,結果醫生說這是正常情況,要繼續放化療。
對于這個結果,王師傅一家都既難過又生氣,面對醫院提出的放化療建議,家人們陷入兩難。60歲的王師傅能否承受高強度的治療?反復權衡后,他們決定另尋他法,試一試中醫。
女兒女婿會上網,網上的資料也多,就一家一家的看,他們希望能夠找到一位專治腫瘤的老中醫。就這樣,一家人跨越數百里,5月1日,來到鄭州,找到袁院長。彼時的王師傅精神差、面色萎黃,連說話都有氣無力:“腹脹的特別厲害,尤其是吃完飯...腰還酸,從肚臍到胃那一點總是疼,手術完一個月就開始這樣了。”袁院長仔細查看了檢查報告、舌苔,把脈問診后為王師傅定了方子,并反復叮囑回去的注意事項。
王師傅連著喝完20天的中藥,迫不及待地跑去醫院復查,想看看喝中藥有沒有什么效果,檢查結果令王師傅一家人喜出望外:彩超顯示淋巴結從之前的3.6x3.2cm,變成了3.6x2.4cm。和女兒一起給希福醫院打視頻時興奮地說道:“喝完藥感覺身上有勁了,現在能在家自己騎電動車。”電話這頭,袁院長詳細詢問服藥后有沒有不良反應,還提醒喝兩個月后可以再復查。
7月20日,王師傅和女兒女婿又來找袁院長診室,這次的精神要比第一次好很多,面色紅潤,聲音洪亮:“我去醫院復查報告上寫的是未見明顯的淋巴結...現在就是覺得傷口有點麻,其他都很好的...”袁院長欣慰地點頭,重新調整藥方。此后的日子里,檢查單上的好消息不斷傳來。
又喝了三個月的藥后,10月21日,王師傅一家拿著檢查的單子又找到了袁院長,難言喜悅:“我這檢查都正常了,彩超顯示淋巴結又縮小了”
因為一家人能夠感覺到治療效果,就一直堅持用藥,吃了差不多一年時,2016年3月26日,女婿來電說近一周復查發現淋巴結消失了,各方面都很好。“袁院長我們這全都好了,是不是不用再吃中藥了?”袁院長回答不需要長期吃,只需每年的春初、秋末鞏固用藥就好,定期去復查看看情況。
2019年7月12日,王師傅的女婿帶著他又來到袁院長這里,幾年過去王師傅胖了不少,興奮地與袁院長分享:“我長胖了三十多斤....天天給家里做一些雜七雜八的事情,家里種了八畝水稻。跟老伴一起收完麥,又插秧、又澆地...”王師傅這幾年去醫院復查一直都情況良好。
2024年4月26日,王師傅與女兒參加了“鄭州希福中醫第六屆百位抗癌明星康復經驗交流大會暨2024龍年中國行”開封首站公益活動。
68歲的老人站在人群中分享著自己的抗癌故事:“去年在縣里做彩超,肝脾腎腹腔都正常,當時59,現在六十八九,正常生活沒問題,家務活,幫幫小忙,門口曬曬弄弄……”
如今,王師傅的八畝稻田依然在四季更迭中煥發著生機。春日里嫩綠的秧苗隨風輕擺,秋日里飽滿的稻穗低垂著頭。這片土地見證過病痛的陰霾,也孕育著生命的希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