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新品種“魯艷”在黃河故道地區的引種表現及矮化栽培技術
基金項目:國家現代農業(蘋果)產業技術體系項目( CARS-27 )資助。
趙紅亮等
黃河故道地區(蘇、豫東、皖)是我國蘋果傳統產區,也是農業農村部劃定的早、中熟蘋果特色產區,現有蘋果種植面積 4.66 萬 hm 2 ,其中,早、中熟品種栽植面積達 1.76 萬 hm 2。 主栽早熟品種有“藤牧一號”“夏紅”“遼伏”等,品種老舊,面臨更新換代。黃河故道地區早熟蘋果成熟正值夏季高溫, 普遍存在果實著色差, 肉質粗、 糖度低等內在品質欠佳的問題, 部分早熟品種果實易發生熱害, 造成果肉糖漬化、褐變等現象。 “魯艷”由山東省果樹研究所采用“藤牧一號” × “皇家嘎拉”育成,于 2020 年獲農業農村部植物新品種授權, 2023年通過山東省林木品種委員會審定。作為一個耐高溫、著色好、抗病性強、內在品質佳的蘋果新品種,“魯艷” 可替代同期成熟的“藤牧一號”“遼伏”和“ K12 ”等品種,優化黃河故道地區蘋果種植結構。
1 材料與方法
試驗地點位于河南省商丘市梁園區雙八鎮薛莊,地處黃河故道,屬暖溫帶大陸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光、熱、水、氣資源豐富,雨熱同季,近年來冬季最低氣溫 -14.2 ℃ ,夏季最高氣溫 43 ℃ ,年均氣溫 14.7℃ ,相對濕度 70.5% ,年均降雨量 747 mm ,年均日照時數 1 883 小時,無霜期 211 天 。 果園為兩合土,pH 值 8.0 。 實施生草、增施有機肥等措施,土壤有機質含量達 1.1% 。
砧木為 M9-T337 矮化自根砧, 自根砧幼苗 90株,按株行距 2 m × 4 m 起壟栽植。 壟上覆蓋園藝地布,采取自然生草、常規管理。
2 引種表現
果實經濟形狀 與黃河故道產區主栽的“夏紅”“ K12 ”和“米奇拉”等早熟蘋果品種相比,“魯艷”果實較大,果型高樁、周正,呈圓錐形,大小一致性好,優果率高。 平均單果質量 210.5 g , 最大果質量可達 253.1 g 。 顏色更加鮮艷,果面底色黃白,蓋色條狀片紅,顏色艷紅,蓋色面積在 85% 以上。 梗洼銹點無或少,果梗中長。萼洼廣、淺,萼片宿存、直立,頂端稍卷,開張。 果面光滑無果粉,有蠟質光澤,果點小。 果肉黃白色,汁液多,肉質細脆,酸甜適口,清香味濃,品質上佳。 果實去皮硬度 8.89 kg/cm 2 ,硬度略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早熟品種中相對較高,達 13.5% ,較“夏紅”“ K12 ”和“米奇拉”分別高 2.9 百分點、 2.1百分點和 0.7 百分點;可滴定酸含量 0.28% ,總體品質優于同期成熟的“ K12 ”。 果實成熟期一致,耐貯性與其他早熟品種大致相同, 常溫下貨架期 5~7 天,冷藏條件下可延長 2~3 個月。
植物學特征 主干深灰色。 1 年生枝紅褐色,多年生枝深褐色。皮孔灰白色,中多,圓形或長圓形;長圓形皮孔多分布在枝條頂端。 節間平均長 2.67 cm 。成熟葉片呈深色綠, 長圓形, 平均長 10.91 cm ,寬5.02 cm ;葉柄平均長 3.43 cm ,托葉較小。 葉片姿態直立,葉面稍內卷,尖端漸尖,葉緣復鋸齒。 每花序有花5 朵,花瓣圓形、位置相接,每花平均有雄蕊 19.9 個。
表 1 “魯艷”與“夏紅”“ K12 ”和 “米奇拉”果實經濟性狀比較
生長結果習性 樹姿開張,枝條健壯,生長勢強。萌芽率 77.34% ,成枝力較強。 1 年生枝長 110.28 cm ,新梢粗 0.81 cm 。腋花芽結果能力強。初結果樹主要以腋花芽結果,早結性較強;盛果期以中、短果枝結果為主,長、中、短果枝分別占 10.52% 、 11.59% 和 77.89% 。成花易, 花量大, 花序著果率 79.21% , 花朵著果率 24.63% 。 采前落果較“米奇拉”重,較“夏紅”輕 。 以“ M9-T337/ 魯艷”砧穗組合分枝大苗建園,第 1 年即見果,平均每 667 m 2 產量,第 2 年為 349 kg ,第 3 年達1 048 k g ;第 4 年進入豐產期,產量逐漸穩定,大小年現象不明顯,平均每 667 m 2 產量 3 844 kg 。
物候期 在黃河故道地區, 3 月 10 — 12 日花芽萌動, 4 月初開花, 4 月 6 — 8 日為盛花期,花期與“夏紅”“米奇拉”等品種大致相同。果實于 6 月底 7 月初開始著色, 7 月中旬成熟,成熟期與“ K12 ”相近,果實發育期約 95 天。 12 月中旬樹葉開始脫落(見表 2 )。
表 2 “魯艷”“夏紅”“ K12 ”和“米奇拉”主要物候期比較
抗病性與抗逆性 多年田間試驗觀察發現,“魯艷”果實無熱害現象(果肉糖漬化、褐變)發生,抗病能力強,高抗炭疽菌葉枯病、腐爛病、白粉病,對褐斑病、 斑點落葉病等早期落葉病及輪紋病也有一定抗性,而“ K12 ”“米奇拉”易感炭疽葉枯病、褐斑病、斑點落葉病等葉部病害,如果防控不當,易造成大面落葉 。 “魯艷”適應性廣,在黃河故道地區不同立地條件下栽植均表現出較好的早結性、豐產性和穩產性。
表 3 在黃河故道地區“魯艷”的抗病性、抗逆性與“夏紅”“ K12 ”和“米奇拉”比較
注:“﹣”代表中度感病,或果實較易發生熱害現象;“﹣﹣”代表重度感??;“ + ”代表中度抗病,或抗花期霜凍能力中等,或果實抗熱害能力中等;“ ++ ”代表高度抗病,或抗花期霜凍能力強,或果實抗熱害能力強。
3 栽培技術
建園 黃河故道地區為黃河沖積平原, 地勢平坦,土層深厚,建園時應避開重茬地、低洼地,選擇地下水位 ≥1.5 m 的區域,以砂壤土、壤土為宜。 黃河故道地區雨熱資源豐富,植株生長量大,宜采用矮化自根砧優質無病毒分枝大苗建園, 株行距 2 m ×4 m ,每 667 m 2 栽植約 83 株。 肥水條件一般的地塊,也可采用以 “八棱海棠” 為基砧的無病毒喬化苗建園,株行距 3 m × 4 m ,每 667 m 2 栽植約 55 株。合理配置授粉樹,可選擇花期一致的“魯麗”“宮崎短富”“煙富 6 ”“新紅星”和“瓦里短枝”等品種,以 10% 的比例配置;或選擇“紅瑪瑙”“絢麗”和“乙女”等專用授粉樹,以 5% 的比例配置。 近年來,受氣候變化的影響,黃河故道地區夏秋兩季暴雨頻發,大面積果園的積水無法及時排出,漬害影響日益突出。 因此,平地建園時應挖筑排水溝, 溝深 80~100 cm 、 寬 80cm ,并與果園圍溝相連,創造良好的排水條件。 一般矮砧密植果園每隔 10 m 立水泥柱 1 根, 水泥柱底部入土 70 cm ;地上部 3.3~4.0 m ,自上而下均勻布設 4 道鋼絲,鋼絲直徑 2.2 mm ,最下部鋼絲距地面60 cm ,兩端鋼絲拉緊;每行兩端的水泥柱向外傾斜15° ,地錨固定;水肥一體化系統的滴灌管,安裝于地上第 1 道鋼絲上。挖定植穴或定植溝栽植,定植穴直徑、深各 50~60 cm ,定植溝深、寬各 50~60 cm ;表土、底土分開放置于穴(溝)兩側,將表土混入 30%的優質腐熟農家肥,回填于底部;栽植時,表土回填于上部,起壟,壟寬 1 m 、高 20 cm ;栽后澆透水,及時扶直苗木,并保證砧木露出地面 10~15 cm 。 提倡春季晚栽,待地溫穩定在 8 ℃ 以上,將苗木浸泡 24小時后栽植,以提高栽植成活率。
整形修剪 矮砧密植園,采用高紡錘形,第 1 年栽植時幼樹不短截, 去除頂芽下 10 cm 以內的芽以及距地面 80 cm 以內的芽和側枝, 同時去除直徑超過中心干 1/4 的側枝。 缺枝部位刻芽促發新枝,新發側枝及時打開基角,夏季待側枝長至 15~30 cm 時摘心,秋季將側枝拉至 110° 左右,冬季去除直徑超過中心干 1/3 的側枝,中心干頂梢輕短截。 第 2~3 年,秋季將新發側枝拉至 110° 左右,冬季去除直徑超過中心干 1/3 的側枝,需留更新枝的部位留 5 cm 樁短截,其余過長側枝回縮至 90 cm 內有分枝處。注意新發側枝長至 30 cm 時及時拉至 110° 左右,防止其過旺生長。 第 2 年要允許幼樹掛果,每株留果 20 個左右。 第 3 年樹高 3.5 m 左右,每株留果 60 個,以果壓枝。 第 4 年及以后,樹高 3.5~4 m ,大量結果,每株留果 220 個左右,中心干上無過粗側枝,每年更新 2~3個側枝,最優枝干比為 1∶5 ,最低枝干比為 1∶2 。
土肥水管理 黃河故道地區蘋果宜采用果園生草制,于秋季人工種植黑麥草、紫云英、毛葉苕子、紫花苜蓿等適宜草種。 可配合果樹追肥, 給草施肥 3次。 草留茬 10~15 cm 刈割,采取輪割方式,隔行刈割,給天敵保留棲息空間。 刈割后的草置于樹盤下。
也可采用自然生草,優勢草種主要有牛筋草、蛇莓、馬唐和狗尾草等。 黃河故道產區蘋果園普遍存在氮肥施用過量的問題,常導致樹體營養生長過旺,冬季不能及時落葉,養分無法及時回流,影響下年花芽形成。 因此,生產上要嚴格控制氮肥的施入。 對于“魯艷 ”, 一 般 幼 樹 全 年 施 肥 按 照 每 株 施 純 氮 ( N )0.05 kg 、純磷( P 2 O 5 ) 0.05 kg 、純鉀( K 2 O ) 0.025 kg 的標準,于生長季施肥 2~3 次, 9 月秋施有機肥 15 kg/株。 初結果樹,按照全年每株施純氮 0.28 kg 、純磷0.32 kg 、純鉀 0.3 kg 的標準,于萌芽前、 5 月幼果期、6 月果實膨大期及秋季(基肥)施入,其中,秋施有機肥 25 kg/ 株。 進入盛果期后,按目標產量(一般前 3年平均產量)確定施肥量,秋施有機肥按斤果斤肥原則施入, 同時配施平衡復合肥, 按產量 20 kg/1 000 kg 確定。 5 月上旬, 按產量 16 kg/1 000 kg施 20∶5∶15 復合肥, 6 月上旬按產量 12 kg/1 000 kg施 16∶6∶:26 復合肥。
花果管理 “魯艷”不套袋栽培更易著色,可達全紅,且日灼發生率低,可生產優質商品果,同時節省農資和勞動投入?!棒斊G”花量大,要注意加強花前復剪和疏花疏果工作,嚴格控制負載量,一般每 20cm 留 1 果,每株留果 200 個左右。 有輕微采前落果現象,可適當早采,或采收前 1 個月每 15 天噴施一次萘乙酸 8 000 倍液,可有效減輕采前落果。
病蟲害綜合防控 “魯艷”抗病性強,又屬早熟品種, 病蟲害對枝葉和果實影響較小, 重點防治蚜蟲、山楂葉螨、二斑葉螨及桃小、梨小食心蟲。 蚜蟲、葉螨為害嚴重時,可噴 22.4% 螺蟲乙酯 4 000 倍液。5 月上旬套袋前對桃小、梨小食心蟲進行監測,在高峰期交替噴施 4.5% 高效氯氰菊酯 1 500 倍液、 35%氯蟲苯甲酰胺 8 000 倍液,防治效果較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