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訊(記者 奚欽)盛夏時節,行走在石泉縣的青山綠水間,連片桑園碧波蕩漾,現代化養蠶工廠機聲輕鳴,金蠶小鎮游人如織。一場以“鎏金銅蠶·聲動石泉”為主題的媒體采風行活動正在此展開,7月25日,記者跟隨采訪團深入探訪,近距離感受一枚千年“鎏金銅蠶”如何撬動一個縣域特色產業蓬勃興起,織就文旅融合、鄉村振興的錦繡畫卷。
在池河鎮五愛村、雙營村養殖戶家中,記者看到農戶們正聚在一起,把一顆顆飽滿的蠶繭從蠶架摘下,有條不紊的把成熟的蠶繭挑選裝袋。今年以來,池河鎮采取“鏈主企業+集體經濟+強村大戶”的方式,招商組建鎏金銅蠶(石泉)繭絲綢有限公司,推動多批次、分段式養蠶新模式在全鎮鋪開。池河鎮依托小蠶共育智慧化、大蠶飼養省力化、上蔟營繭自動化、蠶繭收購電子化、生產設備現代化、蠶輔服務數字化的“六化”技術,引入智慧共育環境物聯網IOT平臺,運用變頻石墨烯地暖升溫、超聲波霧化加濕等技術對小蠶共育環境進行改造,有效降低大蠶喂養勞動強度。
走進陜西天成絲業有限公司,一車車成熟的蠶繭正從四面八方的農戶家中運輸過來,收購人員正忙著稱重計數,農戶們臉上都洋溢著豐收的喜悅。走進生產車間,銀白色繭浪在流水線上奔涌,機械臂精準抓取繭包投入煮繭槽,工人們正緊鑼密鼓的操作著各項工序。穿過智能生產區,記者來到成品展廳,各式各樣的蠶絲制品琳瑯滿目,吸引了不少客戶前來挑選采購。
據介紹,石泉縣有桑園面積7萬余畝,現有養蠶農戶8000余戶,培育池河、中池2個蠶桑強鎮,兩河、饒峰、城關、迎豐4個蠶桑重點鎮,20個蠶桑專業村,創建8個縣級現代蠶桑產業園區,1個省級現代農業(蠶桑)產業園(2025年4月已接受省級驗收)。全縣有22個蠶桑專業合作社、24個工廠化小蠶共育示范點、20個現代化規模養蠶工廠(其中機械化養蠶工廠8個),靶向培育、裝備升級30張以上適度規模養蠶(農場)農戶140個。2024年養蠶88016張、產繭3630噸。全縣蠶桑產業總產值達19億元,其中:蠶桑產業一產產值4億元,二、三產值15億元。
一枚沉睡千年的鎏金銅蠶,在石泉人的智慧與實干中蘇醒、活化,正牽引著這片土地沿著產業興、文化旺、百姓富、生態美的“新絲路”,書寫高質量發展的時代答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