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易號消息 記者項俊平 武漢報道 剝開玉米棒上的苞葉,不見腐穗,不見禿尖,玉米籽粒金黃、油亮,像涂了一層黃金似的,握在手上,有一種沉甸甸的感覺。這幾天,湖北春播玉米陸續進入收割期,前往鐘祥市舊口鎮青廟村6組觀摩漢玉122收成的人,絡繹不絕。
“大前天來了一兩百號人,玉米地里站都站不下。”種植戶田興平興奮地說,“早知道這么多人要來參觀,我該多撒一包肥,好生生地種一種,效果肯定比現在更好?!?/p>
鐘祥是湖北4個百萬噸產糧大縣之一,當地農民有種玉米的傳統習慣。今年初,在湖北省種子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湖北省種子集團”)經銷商的推介下,田興平第一次試種漢玉122。不料種子一下地,就接二連三地遇上了低溫、干旱、高溫的天氣,讓他對這個新品種的收成不抱太高的希望。
直到玉米抽穗后,田興平剝開玉米棒上的苞葉,才發現漢玉122與旁邊地塊示范種植的10多個玉米品種大有不同,它棒子結實好,顆粒飽滿、色澤金黃,沒有腐穗,沒有禿尖,金珠蓋頂,黃橙橙,金燦燦。“直到這個時候,壓在我心里的一塊石頭,基本上就落了地?!?/p>
據湖北省種子集團副總經理田拓介紹,漢玉122植株矮、穗位低、株型緊湊、耐密耐熱,是該公司與河南農業大學、貴州省旱糧研究所歷時12年精心研發的溫熱型玉米新品種。由于植入了南方熱導系和抗病基因,這個融合一南一北優質基因進行“遠緣雜交”的品種,對黃淮海玉米主產區的主要病害,如南方銹病、莖腐病、穗腐病等均達中抗以上,具有抗逆性強、適應性廣、穩產性好的特點。亮眼的還有,漢玉122粗蛋白100g達到11.2g,粗脂肪100g達到5.2g,其籽粒容重高達831g/L,居黃淮海玉米主產區第一名。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近幾年來,華中農業大學嚴建兵教授團隊、崖洲灣國家實驗室王海洋教授團隊和杭州瑞豐生物浙江大學沈志成教授團隊、北京國豐生物王磊博士團隊持續賦能漢玉122,在抗南方銹病及高蛋白基因、玉米耐密矮化基因以及轉基因抗蟲耐除草劑等方面獲得了一批科技突破和科研成果。由華中農業大學出具的抗性鑒定報告顯示,漢玉122的耐高溫能力為“好”,是五級能力中最高的一級。
今年盡管遇上了罕見的高溫干旱,但漢玉122的表現仍然十分突出。在田興平的玉米地里,貴州省旱糧研究所研究員劉鵬飛隨手掰了一根玉米棒子數了數,全穗680粒,千粒重331克,單穗玉米重4.5兩?!拔夷繙y這塊地的漢玉122約5000株,畝產約2250斤。幾乎是湖北省玉米平均單產的3倍。”
有關資料顯示,東華北區、黃淮海區和西北地區是我國三大玉米主產區。湖北省玉米種植面積1100萬畝,是全國氣候最復雜的非典型的玉米產區,春天寒冷潮濕,夏天高溫干旱或旱澇急轉,病蟲害多,農民想選擇一個多抗、廣適、優質、高產的好品種,相對其他地區要難許多。
看禾選種無疑是最佳的選擇。今年,襄陽、荊門、宜昌、潛江等10多個縣(市區)的農民示范種植漢玉122近6萬多畝,單穗平均重達3.3兩,平均畝產900公斤,其“高蛋白、高容重、高抗性、高產量”的“四高”特性,深受當地農民的稱贊和追捧。在日前召開的經銷商大會上,漢玉122明年湖北省預訂量達到80萬袋,播種面積折合80萬畝。
據湖北省種子集團總經理邵仁學介紹,湖北玉米品種的推廣在經歷了以中穗大穗品種為主、中穗品種快速提升兩個主要階段后,率先全國實現了從稀植大棒向矮桿耐密的轉化,目前正進“玉”矮桿、中小穗、高密度品種快速覆蓋的新時代。明年,漢玉122將憑借“四高”優勢,沖刺省內種植面積100萬畝、黃淮海玉米主產區種植500萬畝的目標,成為“玉米新時代”的領航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