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聯合聲明發表后,特朗普對華態度有了明顯好轉,甚至在臺灣問題上語氣都出現了變化。
在近日的一次采訪中,特朗普針對中美達成的貿易進展進行評論,稱若是中國同意開放市場,對于“統一與和平”非常有利。
(特朗普提到統一)
特朗普這番話一出,迅速在島內引起轟動。不少臺當局官員發出質疑,美國對臺政策是否就此出現了轉變。
眼看輿論發酵愈發嚴重,美方也不得不站出來“澄清”,表示美國對臺承諾沒有改變。
但事實上,特朗普是在講述中美關系的時候提到“統一”一詞的,而這個“統一”具有明確的政治內涵,再加上中方長期強調“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而特朗普在中美達成關稅協議后使用 “統一”一詞,客觀上形成了對中國核心利益的間接承認,所以第一反應將其與臺海局勢關聯并非聯想,且大概率是其在暗示若中國在經濟領域讓步開放市場,美國可能在臺灣問題上采取更靈活立場。
而對于臺當局來說,其之所以如此擔驚受怕,是因為特朗普從第一任期到現在,在對臺態度上都沒有給足他們“安全感”。
作為一名商人,特朗普和歷任美國領導人不同的一點就是,他對臺灣問題的態度,呈現出了鮮明的交易性特征,核心邏輯就是把臺灣地區,視為了可量化的利益籌碼,讓其最大程度服務于美國利益。
2016 年與蔡英文通話后,他就曾暗示一中原則可作為談判籌碼,以換取中國在貿易逆差、知識產權等問題上的妥協。這種交易思維本質上就是將臺灣問題工具化,視其為可議價的 “政治商品”。
今年2月份其上臺后,更是多次公開表示,臺灣地區“搶走了美國的芯片制造業”,并批評該地區和美國存在貿易逆差,暗示他們對美國的經濟價值有限,這一系列例子都證明,其并沒有真正將臺灣地區視為美國的“戰略伙伴”。
(“臺獨”禍首賴清德)
特朗普是這一態度,大陸一邊對臺手段還愈發強硬,這一狀況可是嚇壞了賴清德。這段時間,島內就有消息稱,賴清德等人已經在為“臨陣逃脫”做準備了。
據臺媒報道,近段時間臺當局先是加緊購入“愛國者”導彈,隨后又抽調海軍陸戰隊組成戰斗隊,讓其專程護衛“大臺北地區”,并多次針對“解放軍攻臺”一事展開軍事演練。
一直以來,臺灣地區海軍陸戰隊都是兩棲作戰的主力,核心任務的反登陸防御與外島守備。但是在今年4月份,臺灣“防務部門”內部報告顯示,陸戰隊66旅已經被拆分為多個連級單位,進駐臺北松山機場、“總統府”周邊等核心區域。
這種部署非常奇怪,很大程度上會導致原有的兩棲突擊能力被嚴重削弱,該旅原有的M60A3坦克營被改編為無人機營,M109自行火炮營轉為火力支援單位,直接喪失了對灘頭陣地的反擊能力。
但是軍事分析指出,這種調整實質是將陸戰隊降級為“高級憲兵”,淪為保護政治人物的工具。
據臺媒披露及根據臺軍軍演推算,當下賴清德團隊已經涉及了多重逃生方案。
其一是設置空中通道,從所謂的“總統府”地下掩體乘直升機至松山機場,換乘C-130運輸機飛往日本與那國島。但解放軍殲20戰機在今年二月的演習中已模擬對松山機場實施電磁壓制,臺軍雷達在此情況下探測距離縮短至30公里,根本無法預警來襲導彈。
其二是海上通道,通過新北市貢寮區秘密碼頭,由美軍潛艇接應逃往關島。然而,解放軍在臺灣東部海域常態化部署的055型驅逐艦配備鷹擊-21高超音速導彈,可在1000公里外攔截任何水面艦艇,潛艇生存概率趨近于零。
最后則是陸路偽裝,混入難民車隊經臺中港乘船至菲律賓。但臺軍內部評估,解放軍已在“聯合利劍”演習中,驗證對臺島全域的人臉識別監控能力,任何偽裝行動都將被即時識別。
(國臺辦表示:對“臺獨”禍首將終身追責)
當下,我國國臺辦已經明確表示,將對“臺獨”頑固分子實施終身追責。賴清德的逃亡計劃,不僅無法逃避法律制裁,反而會加速其政治生命的終結。正如島內輿論所言:“賴清德的逃跑路線,最終都會通向歷史的審判席。”
總之,民進黨加急購入武器,并抽調海軍陸戰隊護衛“大臺北地區”等做法,表面上是軍事防御調整,實則是政治投機與權力博弈的產物。賴清德集團試圖通過“以武謀獨”與“臨陣脫逃”的雙重戲碼,維系其搖搖欲墜的統治,但這種逆勢而動的行徑,只會讓其在歷史潮流中摔得更重。解放軍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決心堅定不移,任何分裂勢力都將在正義的鐵拳下粉身碎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