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中美發布日內瓦經貿會談聯合聲明,大幅降低雙邊關稅水平,并建立機制、繼續就經貿關系進行協商。
本文作者系盤古智庫學術委員、國盛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熊園,國盛證券宏觀研究助理薛舒寧,本文節選自國盛證券研究所已于2025年5月7日發布的報告《“東升”再強化—中美經貿會談大超預期的4點理解》,文章來源于“熊園觀察”。
本文大約3200字,讀完約8分鐘。
事件:5月12日中美發布日內瓦經貿會談聯合聲明,大幅降低雙邊關稅水平,并建立機制、繼續就經貿關系進行協商。
核心觀點:中美首輪經貿會談取得實質性進展、大超市場預期,這將為世界經濟注入更多確定性和穩定性,進一步凸顯了中國制造的不可替代性,也將進一步提升中國資產的投資價值。往后看,最新關稅有望明顯減輕二季度經濟壓力,但對我國全年出口和經濟的拖累仍大(有最新測算);傾向于認為,本次談判并不會改變我國擴張性政策的大方向,尤其是全力擴內需、大力中央加杠桿,我們也繼續提示“不宜等到花兒枯萎了再澆水”。對國內市場,短期權益風險偏好有望提升,債券可能階段性承壓、但調整應是機會。后續中美關稅仍有高度不確定性,有3大關注點。
1、總體看,中美首輪經貿會談大超市場預期。
2、本輪談判后,美國對中國商品的實際有效關稅稅率暫為42.5%(2018年以來10.9%基礎關稅+20%芬太尼關稅+帶豁免的10%全球對等關稅+25%的特定行業關稅),中國對美國商品的實際有效關稅稅率暫為26.9%(特朗普上任前的14.5%基礎關稅+針對芬太尼關稅的兩輪反制+10%對等反制)。
3、測算發現,最新關稅預計拖累我國出口4.0-5.2個百分點,拖累我國GDP 0.5-0.7個百分點;行業方面,電子、紡織服飾、輕工制造、基礎化工等行業商品出口沖擊偏大,汽車、美容護理、農林牧漁行業等商品進口沖擊偏大。
4、往后看,中美關稅不確定性仍大,重點關注3大方面: >中美全面協議的簽署需更長時間,過程也會更加波折,不排除出現關稅反復的可能性; >中美談判的可能議題,包括關稅和非關稅壁壘(芬太尼等)、貿易再平衡、經濟安全、原產地規則、匯率等,芬太尼關稅存在降低或取消可能性; >美國與其他國家的談判進展,關注其中是否有涉及中國的條款。
正文如下:
1、總體看,中美首輪經貿會談成果大超市場預期,大幅降低雙邊關稅水平、建立雙邊磋商機制,無疑是全球經濟和資產價格的重大利好,也進一步凸顯了中國制造的不可替代性,并有助于進一步提升中國資產的投資價值。具體看,聯合聲明有以下要點:
1)美國將針對中國的對等關稅稅率降低至34%(相當于4月2日的初始公布值),其中24%的關稅在初始的90天內暫停實施,暫停期內對等關稅稅率為10%(給予中國與其他國家相同的待遇);
2)中國相應修改4月10日起對美關稅至34%,其中24%的關稅在初始的90天內暫停實施,暫停期內加征10%(關稅對等降低);中國采取必要措施,暫停或取消自2025年4月2日起針對美國的非關稅反制措施(稀土出口管制等,見圖表1)。
3)聲明只針對4月美國公布的對等關稅和中國的相應反制,并未涉及20%的芬太尼關稅和25%的特定行業關稅,該類關稅繼續保留。
4)雙方將建立機制,繼續就相關經貿議題開展工作層面磋商。
2、本次關稅減免后,美國對中國的關稅稅率及可能影響
>美對華關稅稅率:本次關稅減免后,美國對中國商品的實際有效關稅稅率暫為42.5%(特朗普上任前的10.9%基礎關稅+20%芬太尼關稅+帶豁免的10%對等關稅+25%的特定行業關稅);關稅暫緩期結束后,美國對華關稅稅率可能升至56.4%,仍需關注后續中美談判進展。分行業看,汽車、鋼鐵、電力設備、建材、機械設備關稅稅率最高(均超50%),煤炭、醫藥、電子的關稅稅率較低(低于35%)。
>關稅對出口影響:參照前期報告《特朗普關稅“首槍”對準中加墨,影響幾何?》、《特朗普對中國連加兩次10%關稅,影響幾何?》中的測算,美國每提高1%的關稅,中國對美出口金額約下降1.4%,則本輪美國對我國新增31.6%的關稅(42.5%-10.9%),可能導致中國對美出口下降44.2%(1.4*31.6%)。2024年我國對美出口占總出口的比重約14.7%,若不考慮借道出口,則新增關稅可能拖累我國總出口約6.5個百分點(14.7%*44.2%)。假設本輪關稅加征后我國借道出口抵消效應在20%-38.9%之間,則考慮借道出口后,新增關稅對我國整體出口的拖累約為4.0-5.2個百分點(6.5%*[1-20%]=5.2%;6.5% *[1-38.9%]=4.0%),對GDP的拖累約為0.5-0.7個百分點。
>哪些行業受沖擊最大:從出口商品價格競爭力、對美出口敞口兩個維度分析,電子、紡織服飾、輕工制造、基礎化工等行業商品出口受本輪關稅加征沖擊可能偏大。其中:出口商品價格競爭力可以通過各個細分商品種類(HS10位)美國從中國和其他地區進口單位價格比例進行判斷,出口敞口用中國對美出口/中國總出口進行衡量。相對而言,出口商品價格競爭力越弱、對美出口敞口越高,加征關稅沖擊越大。
3、本輪關稅減免后,中國對美國的關稅稅率及可能影響。本次關稅減免后,中國對美國商品的實際有效關稅稅率暫為26.9%(特朗普上任前的14.5%基礎關稅+針對芬太尼關稅的兩輪反制+10%對等反制);關稅暫緩期結束后,美國對華關稅稅率可能升至50.9%。分行業看,從關稅稅率和我國對美進口依賴度兩個角度分析,汽車、美容護理、農林牧漁行業的商品進口受關稅沖擊可能較大。
4、往后看,中美關稅不確定性仍大,重點關注3大方面:
>中美全面協議的簽署:需要更長時間,過程也會更加波折,不排除出現關稅反復的可能性。
1)貝森特發言:與中國的談判將是一場“艱苦的戰斗”,兩國之間可能會在兩到三年內達成全面協議。
2)上一輪貿易戰經驗,從2018年2月的中美第一輪高級別經貿磋商,到2020年1月簽署《第一階段經貿協議》,共經歷了23個月、13輪磋商,且期間曾出現反復:2018年5月-6月中美連續進行了三輪高級別經貿磋商,雙方達成共識,不打貿易戰,并停止互相加征關稅,但隨后于2018年7月,美國宣布對34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加征關稅。本輪情況更為復雜,談判過程可能更加漫長,不排除出現關稅反復的可能性。
3)原則性分歧:根據特朗普和貝森特的發言,對中國加關稅的主要目的是貿易平衡和保護美國戰略性產業,雙方出發點存在根本分歧。
>后續中美談判的可能議題:關稅和非關稅壁壘、貿易再平衡、經濟安全、原產地規則、匯率等。梳理美國與其他國家的談判情況,可得美國在談判中主要有以下幾類訴求:
1)關稅:芬太尼關稅有降低或取消的可能性,對等關稅和特定行業關稅談判難度大。我國公安部長、國家禁毒委員會主任王小洪參與了中美首輪會談,暗示中美應已經開始就芬太尼問題進行談判;5月12日美國記者會上,格里爾表示“中美雙方正在就芬太尼(fentanyl)問題進行建設性對話”;加征芬太尼關稅的行政令中也提到“關稅將一直有效,直到毒品和非法移民停止對美國的入侵”,也即給出了芬太尼關稅的退出路徑。后續中美可能進一步談判,芬太尼關稅有降低或取消的可能性。就其他關稅而言,對等關稅用于平衡對華貿易逆差、籌集財政收入,特定行業關稅用于恢復美國戰略性制造業,談判難度均較大。
2)非關稅壁壘:非關稅壁壘主要涉及針對美國企業的市場準入、數字服務稅、增值稅、傾銷、出口補貼等問題,后續應也是中美談判重點。
3)貿易再平衡:主要要求其他國家擴大對美進口規模,以平衡雙邊貿易逆差,一般涉及能源類商品和農產品等。
4)經濟安全:包括對戰略性商品的出口管制,如中國稀土出口管制、美國AI芯片出口管制等,此外還包括知識產權保護等問題。
5)其他:主要包括產品原產地規則問題和匯率問題。
>美國與其他國家的談判進展。美國在與越南談判過程中,要求越南嚴查“中國借道越南出口以規避關稅等貿易欺詐行為”;此外,在美國施壓下,墨西哥提高對中國部分商品的進口關稅,稅率為5%~50%。后續緊盯美國與其他國家的談判進展,關注其中是否有涉及中國的條款。
文章來源于“熊園觀察”微信公眾號
責任編輯:劉菁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