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汽協等協會披露數據,前4個月我國乘用車銷量繼續呈快速增長趨勢,特別是中國品牌,4月市占率已超70%;但同時根據各個汽車集團披露的數據發現,合資/獨資車企的銷量仍繼續呈下滑趨勢。
在中國汽車產業加速電動化、智能化轉型背景下,合資/獨資車企的表現如何?誰的銷量最抗跌?誰的銷量受市場沖擊最大?本文將通過分析14家合資/獨資車企1-4月產銷量數據進行分析。
大眾中國銷量第一,豐田中國大幅反彈
根據中汽協披露的4月產銷報告顯示,我國4月乘用車產銷分別完成汽車225.7萬輛、222.3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0.2%、11%,1-4月乘用車產銷分別為876.5萬輛、864.1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4.5%、12.4%。
其中,中國品牌4月乘用車銷量為157.1萬輛,同比增長23.5%,市占率提升至70.7%;1-4月中國品牌乘用車銷量為594萬輛,同比增長27.4%,市占率為68.7%。
中國品牌銷量大增,意味著合資品牌、獨資品牌市場空間受到擠壓,那么今年前4個月,合資/獨資品牌銷量情況如何?本文試從13家合資品牌+特斯拉中國表現試做分析。
13家合資品牌分別來自上汽集團、廣汽集團、一汽集團、東風集團、長安汽車,加上特斯拉,14家品牌4月合計銷量為53.2萬輛,占合資/獨資品牌同期銷量的比重為81.6%;1-4月,14家品牌合計銷量為219.34萬輛,占合資/獨資品牌銷量的比重為81.21%。
從單月銷量看,大眾中國在華銷量最佳,一汽大眾(含奧迪等品牌數據)、上汽大眾分列第一、第二位,4月銷量分別為11.34萬輛、8.25萬輛,合計銷量為19.59萬輛,與上年同期的19.71萬輛相比僅下降0.6個百分點。
豐田中國雖然銷量規模不及大眾中國,但無論是一汽豐田還是廣汽豐田,4月銷量均同比呈增長趨勢,其中一汽豐田4月銷量為6.5萬輛,同比暴增32%,廣汽豐田4月銷量為4.98萬輛,同比增長2.08%。
其他車企4月銷量分別為:特斯拉5.85萬輛、上汽通用4.21萬輛、東風日產3.56萬輛、東風本田2.2萬輛、廣汽本田1.85萬輛、上汽大通1.77萬輛、長安福特1.27萬輛,另有長安馬自達、鄭州日產、易捷特新能源3家合資品牌4月銷量未破萬。
14家合資/獨資車企1-4月銷量情況(單位:輛,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從1-4月銷售情況看,前五名排名與4月排名一致,大眾中國銷量仍位居第一,一汽大眾、上汽大眾分別為50.79萬輛、31.07萬輛,合計為81.85萬輛,同比微降3.87%;豐田中國則呈增長趨勢,一汽豐田、廣汽豐田銷量分別為23.75萬輛、21.14萬輛,合計為44.89萬輛,同比增長9.1%。特斯拉1-4月銷量介于一汽豐田、廣汽豐田之間,合計為23.12萬輛,同比大降18.31%。
其他合資品牌中,1-4月合計銷量分別為:東風日產15.66萬輛、上汽通用15.11萬輛、廣汽本田11.12萬輛、東風本田9.78萬輛、上汽大通6.96萬輛、長安福特6.05萬輛、長安馬自達2.41萬輛、鄭州日產1.3萬輛、易捷特新能源1.1萬輛。
銷量下滑提速,電動化成止跌良藥
為更好分析合資、獨資品牌近年在華銷量表現,結合車企披露數據完整性,筆者繼續比對上汽大眾、上汽通用、上汽大通、廣汽本田、廣汽豐田、長安福特、長安馬自達、東風日產、鄭州日產、東風本田、易捷特新能源11家合資車企2023年1-4月、2024年1-4月、2025年1-4月的產銷量走勢。
3個周期內,11家合資品牌于4月合計產量分別為39.06萬輛、36.3萬輛、28.24萬輛,2024年4月、2025年4月的同比增速分別為-7.06%、-22.21%,呈加速下滑趨勢。在前述3個分析周期內1-4月合計產量分別為167.95萬輛、141.45萬輛、124.67萬輛,2024年1-4月、2025年1-4月的同比增速分別為-15.78%、-11.86%,下滑速度有所控制。
不過在銷量上,其下跌速度未能得到有效抑制。
其中,3個分析周期內,11家合資品牌4月合計銷量分別為39.13萬輛、34.58萬輛、29.51萬輛,2024年4月、2025年4月的同比增速分別為-11.62%、-14.66%;11家合資品牌1-4月合計銷量分別為158.81萬輛、142.07萬輛、121.68萬輛,2024年1-4月、2025年1-4月的同比增速分別為-10.54%、-14.35%,均呈現加速下滑趨勢。
從各個合資品牌看,有5家合資品牌于2025年4月實現銷量同比增長,分別為易捷特新能源、鄭州日產、長安馬自達、上汽大通、廣汽豐田,除長安馬自達呈持續增長趨勢外,另4家品牌于上年同期均經歷銷量同比大跌的情況。
上汽大眾、上汽通用、廣汽本田、東風日產、長安福特、東風本田等6家公司于2025年4月銷量同比大幅下滑,其中,上汽通用、廣汽本田銷量為連續下降趨勢,上汽通用降幅有所放緩,而廣汽本田則呈加速下跌趨勢。
從1-4月看,11家合資車企銷量同比下降的有7家,較上年同期增加1家。其中,長安系、上汽系、東風系多家合資品牌與上年同期的同比增長不同,今年集體呈下降趨勢,分別為長安馬自達(同比下降5.02%)、長安福特(同比下降18.48%)、上汽大眾(同比下降8.64%)、東風本田(同比下降42.31%)、東風日產(同比下降29.76%)。
廣汽系合資品牌則呈現兩種截然不同的趨勢,其中廣汽本田繼續呈下降趨勢,而廣汽豐田則止跌反彈。
分析發現,新能源汽車轉型成果陸續落地是部分合資品牌銷量下滑放緩或止跌反彈的重要原因。
以上汽通用為例,全新GL8陸尚等一批新能源車型陸續投放市場,很好提振了該品牌的在華銷量,今年銷量下滑速度同比大幅放緩。根據計劃,2025年-2027年,上汽通用將發布12款覆蓋純電、插混、增程三大類型的新能源車型,技術指標加速向本土車企靠攏,如全域900V高壓平臺、6C快充電池等。
豐田中國方面,廣汽豐田的表現只是其今年在華表現的一個縮影,通過在電動化、智能化全方位與本土供應鏈緊密合作,鉑智3X、鉑智7、bZ3C、bZ5、新款RAV4等新一代新能源車型加速落地,全新產品矩陣正在加速形成,為其于今年前4個月在中國市場止跌企穩立下了汗馬功勞。
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日前點評稱,近期頭部合資品牌取得了尚可的成績,預計2025年合資品牌有探底反彈的趨勢。
而電動化、智能化進程相對靠后的合資品牌,如長安馬自達、長安福特、東風日產、東風本田、廣汽本田等,仍面臨極大的轉型壓力,根據乘聯分會分析,今年4月主流合資品牌新能源車滲透率僅有6.8%,仍有較大的轉型空間。
與此同時,國內同行新車型大量上市、價格戰持續加壓,也對合資品牌、獨資品牌變相增壓,如特斯拉中國,今年前4個月銷量同比降幅明顯,國內大批競品陸續上市、FSD入華表現不及預期均是重要影響因素。
(校對/鄧秋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