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俄羅斯的海軍發(fā)展史,那真是充滿了雄心壯志和現(xiàn)實的碰撞。咱們就聊聊一個挺震撼的話題:俄羅斯曾宣布同時開工建造兩艘9萬噸級的航空母艦,還放出豪言“絕不向任何國家求助”。這事兒一出,美國那邊坐不住了,直接拋出疑問:“誰泄露了技術?”
要聊俄羅斯的航母夢,咱得先從謝爾蓋·戈爾什科夫說起。這位老兄可是蘇聯(lián)海軍的傳奇人物,生于1910年,死于1988年,活了大半輩子都在為蘇聯(lián)海軍操心。
他從1930年代開始混海軍圈子,冷戰(zhàn)時期更是爬到了海軍上將的高位,1956年到1985年整整29年當蘇聯(lián)海軍總司令。這段時間,他把蘇聯(lián)海軍從一個只能守家門口的“近海小弟”變成了能跟美國掰腕子的遠洋艦隊。
戈爾什科夫最大的貢獻是啥?就是提出了“均衡艦隊”的概念。啥意思呢?就是海軍不能光有潛艇或者驅逐艦,得有航空母艦這種能打能抗的大塊頭。他覺得,航母不光是戰(zhàn)斗力,更是國家威信的象征。
所以在1960年代到1980年代,蘇聯(lián)在他的推動下造了好幾艘航母,比如“基輔”級和后來的“庫茲涅佐夫”號。戈爾什科夫的理念簡單粗暴:大國得有大船,沒航母哪行啊?
不過,蘇聯(lián)解體后,他的夢想也跟著打了個折扣。俄羅斯繼承了“庫茲涅佐夫”號,但這船老出毛病,黑煙滾滾的名聲傳遍全球。戈爾什科夫要是活著,估計得氣得拍桌子。但他的戰(zhàn)略眼光確實影響深遠,后來俄羅斯搞航母計劃,多少都有他的影子。
再來說個活人——伊戈爾·謝欽。這位仁兄生于1960年,是普京的“老戰(zhàn)友”,從1990年代就跟普京混在一起。他不是軍人出身,而是搞情報和能源起家的,后來成了俄羅斯石油公司的掌門人。別看他沒直接管過海軍,這家伙在俄羅斯的軍工和能源圈子里影響力大得嚇人。
謝欽跟航母有啥關系?他是普京的左膀右臂,負責協(xié)調國家戰(zhàn)略項目。俄羅斯2020年代初搞航母計劃,背后少不了他的推動。為啥?他明白,能源和軍工是一個國家的命脈,航母這種大項目能帶動工業(yè)升級,還能給俄羅斯在國際上掙面子。
謝欽這人行事低調但手段硬,典型的“幕后大佬”。有人說他推動航母計劃是為了鞏固自己的政治地位,也有人覺得他就是想讓俄羅斯硬起來。不管咋說,這事兒沒他點頭,估計走不遠。
2020年代初,俄羅斯突然放出大招,說要同時開工建造兩艘9萬噸級的航空母艦。這消息一出,全球都懵了。要知道,9萬噸啥概念?美國現(xiàn)役的“尼米茲”級和“福特”級航母差不多就是這個噸位,能載70多架飛機,配上電磁彈射器,戰(zhàn)斗力爆棚。俄羅斯要是真搞成了,那可不是小打小鬧,是要跟北約正面剛的意思。
這計劃具體是啥時候宣布的?公開信息里,2021年左右,俄羅斯國防部和軍工部門開始放風,說要在北德文斯克的塞夫馬什造船廠開工。這廠子以前主要是造核潛艇,比如“北風之神”級,但航母經(jīng)驗幾乎為零。俄羅斯還特意強調,這兩艘航母是全新設計,不是“庫茲涅佐夫”號那種老古董升級版,排水量9萬噸起步,可能用核動力,目標是2030年前下水。
更牛的是,俄羅斯高層直接撂話:“絕不向任何國家求助。”這話明顯是沖著中國去的。為啥?因為中國這幾年造航母挺猛,“遼寧”號、“山東”號都服役了,“福建”號還用上了電磁彈射。外界一直覺得,俄羅斯造船技術拉胯,可能會找中國幫忙。可俄羅斯硬氣得很,說咱們自己就能搞定,不用看別人臉色。
可話說得再漂亮,現(xiàn)實咋樣呢?咱得看看俄羅斯的造船工業(yè)。蘇聯(lián)解體后,這行當真是慘不忍睹。1990年代,經(jīng)濟崩盤,技術人才跑了一大半,好多造船廠直接關門。塞夫馬什雖然還在,但主要靠造潛艇混日子,航母這種大活兒,它真沒干過幾次。
資金也是個大問題。兩艘9萬噸航母,造價估計得200億到300億美元。俄羅斯2021年的國防預算才600多億美元,養(yǎng)著陸軍、空軍、核力量,還得應付西方制裁,哪有這么多錢扔水里?更別提電磁彈射器這種高科技玩意兒了,美國“福特”級搞了十幾年才弄明白,俄羅斯咋可能幾年就整出來?
還有技術人才。蘇聯(lián)時代,造船專家多得是,可現(xiàn)在呢?老的退休了,年輕的跑去歐洲美國了。俄羅斯自己都承認,軍工領域缺人缺得厲害。光靠一腔熱血,船造不出來啊。
這計劃一公布,美國那邊炸了鍋。專家直接問:“俄羅斯哪來的技術?”要知道,9萬噸航母不是隨便能造的,得有先進的動力系統(tǒng)、彈射器設計、艦載機適配技術。俄羅斯的“庫茲涅佐夫”號還是滑躍起飛的老技術,連蒸汽彈射都沒用上,突然跳到電磁彈射,誰信啊?
美國情報部門開始猜,俄羅斯是不是偷了誰的技術。有說從烏克蘭弄來的,因為蘇聯(lián)解體時,好多造船技術留在烏克蘭;也有說俄羅斯可能通過間諜搞到了美國或法國的資料。可沒證據(jù),這事兒就成了個謎。俄羅斯自己倒是嘴硬,說全靠自主研發(fā),外界愛信不信。
為啥俄羅斯死活不找中國幫忙?一是面子問題。俄羅斯一直覺得自己是大國,跟中國合作造船,感覺像低頭認輸。二是有歷史恩怨。蘇聯(lián)當年幫中國造工業(yè)基礎,后來關系鬧僵,俄羅斯心里一直有疙瘩。再加上中國航母發(fā)展太快,俄羅斯怕合作了反而泄露自己的底牌。
但說實話,俄羅斯這態(tài)度挺讓人費解。中國造船能力這些年突飛猛進,大連和江南造船廠經(jīng)驗豐富,俄羅斯完全可以借點東風。可它偏不,非要自己扛。結果呢?扛得動嗎?
其實在宣布航母計劃前,俄羅斯已經(jīng)開始試水。2019年,他們說要造兩艘4萬噸級的兩棲攻擊艦,代號“23900型”。這玩意兒比航母小,但能載直升機和無人機,也算是個過渡。專家分析,俄羅斯是想先用這個練手,恢復造船能力,再上大項目。可惜,這兩艘船到2023年也沒見啥進展,資金和技術還是老問題。
到了2025年左右,俄羅斯的航母夢開始露餡兒。官方消息漸漸變了調,從“兩艘同時開工”變成了“先造一艘再說”。為啥?錢不夠,技術跟不上。塞夫馬什的船塢倒是修好了,可龍骨沒鋪幾塊,工人也沒多少熱情。西方制裁加碼,盧布貶值,造船成本直線上升。
2027年,俄羅斯正式宣布,兩艘9萬噸航母的計劃取消,改成造一艘6萬噸左右的中型航母,預計2035年完工。這船比原來小了一圈,估計還是滑躍起飛,核動力也別想了。另一艘的影子都沒了,相關資源全轉去搞潛艇和導彈了。
戈爾什科夫要是活著,看到這結局估計得嘆氣。他的“均衡艦隊”理念在冷戰(zhàn)時多牛啊,可到了現(xiàn)代,俄羅斯連一艘像樣的航母都保不住。“庫茲涅佐夫”號修了十幾年,出海還是冒黑煙。新航母計劃也這么虎頭蛇尾,戈爾什科夫的夢想算是徹底涼了。不過他的影響還在,俄羅斯海軍到現(xiàn)在還想著重振雄風,只不過力不從心。
謝欽呢?這事兒對他影響不大。航母計劃黃了,他照樣在能源和軍工領域混得風生水起。有人說他推動這項目是為了撈政治資本,可沒成也沒咋傷他根基。2020年代后期,他把精力轉向北極油氣開發(fā)和武器出口,照樣是普京的得力助手。謝欽這人,輸了項目不輸勢,韌性真不是蓋的。
外界咋看這事兒?北約樂了,美國專家直搖頭,說俄羅斯這是“吹牛不上稅”。中國這邊沒啥官方表態(tài),但軍事論壇上不少人調侃:“早說跟我們合作不就好了?”俄羅斯自己倒是挺淡定,宣傳口徑改成了“我們重在潛艇和導彈,航母不是必須品”。可誰都明白,這不過是給自己找臺階下。
這場兩艘9萬噸航母的鬧劇,講白了就是俄羅斯想重拾大國榮光,卻被現(xiàn)實狠狠扇了一巴掌。從戈爾什科夫的遠見,到謝欽的強硬,再到最后計劃縮水,這一路走得磕磕絆絆。技術哪來的?沒人知道。美國那句“誰泄露了技術”到現(xiàn)在也沒答案,也許根本沒啥技術可泄露,全是俄羅斯自己畫的大餅。
這事兒告訴咱啥?光有野心不行,還得有錢有技術。俄羅斯不向任何人求助的豪言聽著挺硬氣,可最后呢?船沒造出來,面子也沒掙著。歷史會咋評說這事兒,誰也說不準。但至少現(xiàn)在看來,這兩艘航母的龍骨,可能永遠只能躺船塢里生銹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