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發指”這個詞出自《莊子·盜跖》,原文是“謁者入通,盜跖聞之大怒,目如明星,發上指冠”。在現代漢語中,這被用于形容使人極度憤怒的事或人,一般指別人的行動令某些人厭惡,恐懼。
現在,當汽車行業在北方粗糧品牌將安全事故甩鍋給智駕之后,當“安全”在輿論的營造、企業競爭的話術、用戶內心的擔憂成為關鍵詞后,有一種汽車的安全,被稱作“安全的令人發指”。
姑且認為這是所謂的“網感”,故意將貶義詞用作褒義。但,汽車講安全,竟然也從“恐嚇”開始了,這就讓人頭皮發麻了。為什么呢?舉個例子。筆者剛剛工作時,短暫做過電視購物節目,那時的電視購物是臺里的利潤擔當,和現在的直播帶貨很像。那時的編導告訴我,觀眾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也不會因為產品“好”就打電話下單。但觀眾知道自己在乎什么,知道自己怕什么。
所以賣一款車載空氣凈化器,先要嚇唬他們,告訴他們車里很臟,會得癌、會致命。你怕不怕?不怕嗎?你出事了,老婆會改嫁,孩子會被別的男人打。還不怕嗎?那你的孩子會生病。這樣的“恐嚇”之后,再去講產品的賣點,成交率就高了。
而當汽車用安全作為營銷噱頭的時候,恰恰也正是這套邏輯。車撞車,看著嚇人。車撞墻,看著嚇人。車里做的更是生命里最重要的人。所以用安全做恐嚇,再來講產品賣點,由不得你說一聲,“好車,鑒定完畢”。終于不再說安全是最大的豪華,說安全是底線了,但底線是最大的賣點。
如果你還不明白。再舉一個例子。大街上的飯店,你見過哪家把“衛生是底線”當做自己的招牌?吃飯之前,先告訴你食物中毒多么多么危險,再跟你說來我這吃吧,我這的飯菜吃了不中毒。衛生是飯菜的底線,安全是汽車的底線,這沒有問題,但底線不是拿來炫耀的資本。
不是說不能講安全,不能告訴用戶自己的車很安全。問題是用什么樣的方式去告訴用戶。恐嚇、洗腦,將“安全的令人發指”,“非常非常的安全”作為記憶點反復出現,這就是為了講安全而講安全了。
大家都知道,智駕降溫了,必須叫輔助駕駛了。史上最嚴電池安全令也來了,行業標準更規范了。但就發生在兩個月前的教訓還是歷歷在目啊,隕落在粗糧酥妻和戰狼是愛國的汽車品牌中的生命,不正是因為對智能駕駛的過度宣傳洗了腦嗎?
安全是底線,但再安全不能100%保證安全,你不能讓用戶覺得開上你的車就可以無所顧忌了。你可以用完美的話術去規避,就像有人說沒有一輛車起火是因為電池自燃。但良心的真諦是,人在做,天在看。
中國汽車必須要做品牌,而恰恰是過度的噱頭式的營銷,會回來辛辛苦苦來之不易的大好局面。雪崩的時候,沒有哪片雪花是無辜的。
今年的中國新能源汽車,規模很大,但過度內卷破壞性也很強。就像此時,沒有品牌大家就要談品質、講安全。高品質、安全可靠,這是基礎,大家都要做到,燃油車要做到,新能源車也要做到。但不能只講品質安全可靠,這就回到了跨國車企最熟悉的語境下,來之不易的換道賽車的優勢,就會在這樣的“歷史倒車”慢慢失去。
現在汽車圈開講“恐嚇故事”,安全可以賣好多好多錢,但真的令人發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