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5月14日電 題:華北黃淮將遇高溫“烤”驗 局地可能超40℃
新華社記者劉詩平
連日來,我國華北南部、黃淮地區出現35℃以上高溫天氣。中央氣象臺預報,16日起,黃淮中西部、華北南部及陜西關中等地,將出現持續性高溫天氣,局地最高氣溫可能超過40℃。
這場高溫從何而來?給農業生產和人們生活帶來哪些影響?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陳濤14日對此進行了解析。
高溫持續,局地最高可能超40℃
“本次高溫過程持續時間較長,強度較強,范圍較大,高溫過程預計將持續到22日前后。”陳濤說,主要影響黃淮中西部、華北南部及陜西關中地區,局部地區最高氣溫將達到35℃至37℃。19日至20日,高溫天氣范圍擴大、強度增強,河南西部的局部地區最高氣溫可能超過40℃。
這種持續高溫天氣出現在5月是否正常?陳濤表示,從中國氣象局相關的歷史監測數據看,5月華北到黃淮地區出現階段性高溫不是偶然現象,歷史上經常發生這種階段性的高溫。
“這次高溫天氣過程,是大氣環流與地形條件共同作用的結果。”陳濤說。
從大氣環流上講,華北南部至黃淮地區受高空偏西風、低層受暖濕氣團控制,在晴空輻射的助力下,近地面溫度迅速飆升。
從地形影響看,氣流翻越太行山后,在下沉過程中增溫,進一步推高局地氣溫,因此,河南及河北南部地區出現比較明顯的高溫天氣,局部站點的最高氣溫達到40℃以上。
干熱風天氣來襲 防范影響農作物生長
氣象專家建議,持續走高的溫度,將對農業生產和公眾健康造成一定的影響,需提早防范。
陳濤表示:“5月正值冬小麥灌漿關鍵期,此次高溫影響地區與冬小麥產地重疊,高溫可能導致小麥籽粒發育不良,影響產量;春播期的玉米、花生等作物也可能受高溫影響,生長受抑。”
根據預報,14日至16日,預計華北南部、黃淮中西部及陜西關中等地將出現干熱風天氣,部分冬小麥遭受干熱風災害風險較高。陳濤建議,春播區根據土壤狀況開展作業:墑情較好的地塊搶抓農時,及時開展播種工作;墑情較差地塊啟動灌溉設備造墑,創造適宜播種條件后及時播種。
高溫天氣下,公眾出行需注意做好防護措施。氣象專家提醒,長時間暴露在高溫下易引發中暑、甚至熱射病,戶外工作者需避免長時間戶外作業,戶外活動需做好相關措施,預防中暑。
南方降雨增多增強 東北強對流天氣多發
華北、黃淮高溫來襲的同時,南方地區迎來持續性降水,降水時間較長、范圍較大、局地較強。
中央氣象臺預計,14日至16日,西南地區東部、江漢東部、江南、華南西部等地部分地區將有中到大雨、局地暴雨,伴有短時強降水、雷暴大風等強對流天氣。內蒙古東部、華北北部、東北地區分別有兩次降水過程,以小到中雨為主、局地大雨,伴有短時強降水、雷暴大風或冰雹等強對流天氣。
17日至19日、20日至21日,南方一些地區還將有兩次較強降水過程,局部地區會有暴雨至大暴雨。
氣象專家提醒,南方此次降水過程時間較長、范圍較大、局地較強,需注意局部地區強降雨可能引發的次生災害。東北地區則需關注雷雨天氣對交通、大田作業等帶來的影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