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判結果出爐不到24小時,特朗普就在沙特豪攬1420億美元軍購大單,這波操作堪稱國際政壇的"閃電交易"。
5月13日沙特首都利雅得的停機坪上,當特朗普的"空軍一號"還在滑行時,這場世紀買賣的結局早已注定。
沙特王儲小薩勒曼帶著價值1420億美元的軍火訂單和6000億美元投資承諾,硬生生把關稅戰里灰頭土臉的特朗普捧成了"美國英雄"。
這次訪問的核心成果,當然離不開錢,而且是天文數字般的錢。
美沙簽了一筆價值高達1420億美元的軍火大單。
這筆巨款一到手,特朗普在國內那些軍工巨頭眼里,地位瞬間不一樣了,無疑給他的政績添上了重重的一筆。
路透社也湊熱鬧說,美國和沙特還談了沙特空軍買F-35戰斗機的可能性,提到的潛在武器總額甚至可能超過千億美元。
回想一下,特朗普第一個任期,2017年5月他第一次出訪就去了沙特,那時就敲定了1100億美元的軍售大單。
當時有人問他,為啥首訪不去英國這個老盟友,偏偏選了沙特?
特朗普直截了當地說,沙特“給的太多了”,承諾買幾千億美元的美國貨。
而最新這1420億美元的協議里到底有些啥,還得等著看更多細節披露。
但無論如何,錢是實實在在的。
當然,除了這些讓人眼暈的大數字,美國國務院最近還批準了一筆小得多的軍售,賣給沙特約7850萬美元的MK-54MOD0輕型魚雷及相關設備。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的李子昕分析說,這筆交易更像是美沙軍事合作中“低水平的試水”。
你看,從軍事角度講,沙特周邊海域對輕型魚雷的需求并不特別迫切,這批魚雷與其說是增強戰力,不如說更像是一種象征性的“吉祥物”。
特朗普跑中東,顯然也不只是為了賣武器。
沙特除了掏錢買軍火,還曾承諾對美投資6000億美元。
有了這筆活水注入,美國肩上壓著的美債壓力或許能喘口氣。
連之前那些沒少批評特朗普的美國媒體,也一度改了口風。
不得不說,特朗普這商人出身的總統,“搞錢”方面確實有他一套。
沙特這幾年一擲千金買武器,外界看得眼花繚亂,但明眼人都知道,這“豪購”背后,其實是花大價錢買一個“安心枕頭”。
別看沙特軍火庫里什么F-15戰機、愛國者導彈、阿帕奇武裝直升機應有盡有,真上了戰場卻屢屢翻車。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也門戰爭,沙特聯軍人多裝備好,對手卻是胡塞武裝這種輕裝游擊隊,結果反而被打得灰頭土臉,搞得連臉面都快保不住了。
所以說,沙特買美國武器的真正圖謀,可能不是為了在戰場上穩贏,而是為了用真金白銀換取美國在關鍵時刻的“罩著”。
這是一種變相的“軍事實保”,畢竟美國在沙特設有軍事基地。
之前美國因也門人道危機收緊對沙特軍售,讓沙特一下子慌了,反而更積極向華盛頓示好,生怕“斷貨”。
更何況,以色列不定時“軍事出擊”,伊朗那邊導彈不斷,美國嘴上說要穩定局勢,可實操起來卻像是扛著油桶來滅火。
美英聯手空襲胡塞武裝,不僅沒降溫,反而可能點燃更大的火苗。
在這種環境下,沙特寧可破財消災,也不愿孤立無援。
中東局勢持續動蕩,安全陰云密布,沙特阿拉伯這幾年可謂是危機感爆棚。
眼看周邊火光四起,沙特自然也坐不住了,強化空軍成了當務之急。
尤其是對第五代隱形戰機的渴望,那簡直就是寫在沙特國防預算里的“頭號心愿”。
沙特早早就盯上了全球最炙手可熱的F-35“閃電II”,那身板,那隱身性能,那傳說中的“察打一體”,誰不愛?
沙特多年前就向美國提出購買請求,雖然當時的特朗普嘴上說得熱情似火,各種軍售談得飛起,但F-35這個級別的“寶貝疙瘩”最終還是沒能批給沙特。
主要是以色列那邊意見很大,美國又一直奉行“以色列軍事優勢優先”的政策。
如今特朗普再次歸來,沙特的希望便重燃了。
畢竟“交易藝術”這本書里寫得很清楚:只要價錢到位,沒什么不能談。
當然,沙特不是“武器單押一條線”的選手。
美國這邊搞不定,他們也會去找歐洲采購“臺風”戰機、法制“陣風”;從中國那邊拿無人機、遠程火箭炮,甚至還跟俄羅斯談過“鎧甲-S1”防空系統。
沙特這幾年對美國的靠攏,可不是一時興起,背后的算盤打得很精。
一方面,美國雖然在中東搞了不少“退場秀”,但它的政治和軍事影響力依然深厚,特別是在敘利亞、伊拉克這些老問題上,哪塊局勢稍有風吹草動,美國的話語權還是壓得住場。
沙特若想在地區事務中繼續當“話事人”,跟美國搞好關系幾乎是門必修課。
更別說,美軍在中東有基地、有航母、還有情報系統,一旦真鬧出事來,美國出手的速度和分量,是沙特非常看重的“戰略兜底”。
另外,美國本身也需要沙特這位“老朋友”幫忙唱戲。
在美國全球戰略重心逐步東移、對抗中國成為主軸的背景下,中東的事務希望由本地“代理人”打理,沙特這時候的配合就顯得尤其重要。
你幫我穩油價、盯伊朗,我給你撐場子、賣武器,彼此心照不宣。
當然,沙特靠近美國還有更深遠的一步棋:打算借助美國搭橋,和以色列實現歷史性“破冰”。
不過,沙特也沒忘另一頭的“東方大國”。
自上世紀90年代起,“向東看”就是沙特調整外交格局的重要方向。
尤其“一帶一路”倡議一出來,沙中特別是在經濟合作上迅速升溫。
中國企業幫沙特修機場、建物流園,還在沙特發美元債、搶下能源項目大單,幾乎成了沙特經濟現代化的重要伙伴。
最讓人津津樂道的,是中國還促成了沙特和伊朗的世紀大和解。
這可不是誰都能做到的事。
美國當時對沙特態度冷淡,拜登政府一度擺出強硬姿態,讓沙特意識到:不能把希望全押在一個大國身上。
于是,沙伊兩國終于放下老賬,愿意在北京握手言和。
這一手,算是中國在中東“外交劇場”里的高光時刻,也讓沙特的外交戰略變得更加靈活而多元。
這次美沙軍售協議無疑是兩國關系史上的又一個高光時刻,其背后牽扯的可不僅僅是買賣那么簡單。
對美國來說,既能穩住沙特這個傳統盟友,又能刺激軍工經濟,還順帶給國內政治加點“強勢外交”的籌碼,妥妥的“多贏”。
而對沙特而言,這則是現實與理性的結合體.
一方面通過軍購換取安全保護傘,另一方面也希望在多邊外交中保持一定戰略自主,防止過度依賴某一方。
不過,這種“軍售換投資”的模式看似互惠,實則也帶來隱患。
不僅可能激化美伊之間的緊張關系,還會加劇中東本就火藥味十足的軍備競賽,為地區局勢增添更多不確定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