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新聞記者 丁國燦)5月初,在宿城經濟開發區某項目現場,大型機械正轟鳴著平整土地,不遠處宿城經濟開發區管委會與企業代表剛剛完成簽約。
2024年以來,宿城區堅持“向存量要空間、向低效要效益”,積極克服抵押狀態下的閑置土地收回難題,把“沉睡資產”轉變為高質量發展的“活力引擎”。
今年4月,宿城區成功盤活某企業49.92畝低效閑置土地。此次收回的地塊于2022年9月被某公司競得,用途為工業用地,土地登記面積117.7畝,截至今年3月已開發利用67.78畝,剩余的49.92畝土地處于閑置狀態。
當該項目49.92畝土地因多重抵押陷入盤活僵局時,宿遷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宿城分局積極探索在不撤銷抵押權的情況下閑置土地收回處置路徑,通過分割登記,重新明確抵押權,再由屬地政府協議收回閑置土地并展開盤活再利用工作,打通了帶押地塊盤活通道,提高了盤活效率。
在盤活過程中,宿遷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宿城分局協調銀行、屬地政府等,在土地仍處于抵押狀態下,先對原土地證進行帶押分割,將抵押權全部轉移至已建設地塊上,再對閑置地塊進行協議收回,僅用1個月時間便完成地塊收回盤活。
“就像給土地做‘微創手術’,既要解除病灶,又要保證機體健康。”宿遷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宿城分局開發利用科負責人的比喻,道出了該模式的精妙。此外,與傳統收回方式相比,這一模式還有三個突出優勢:一是無需企業或政府提前墊付巨額撤押資金,避免了因土地閑置帶來的高額成本和經營風險;二是流程耗時從3個月壓縮至1個月,提高了土地資源配置效率,加快了項目落地速度,促進了產業升級;三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框架下創新操作路徑,依法保障銀行、企業、政府三方權益。
如何更好實現高質量發展?推動存量土地盤活利用、提高工業用地節約集約利用水平是關鍵。宿城區還綜合采取多種措施盤活低效閑置用地,通過制定《宿城區產業園用地提質增效三年行動方案》《進一步建立健全全區土地供應全鏈條管理機制的實施辦法》,建立土地“準入—供給—建設—評價—退出”全鏈條管理和存量閑置土地盤活長效機制,通過租賃、技改或轉型、增資或入股、轉讓或出售、收回收儲等多種方式,精準施策。這不,在宿城區的一些工業園區內,曾經雜亂破舊的低矮廠房,如今正逐漸被高效的標準化廠房所替代。剛入駐的企業負責人感慨:“新的模式幫我們解決了大難題!不僅盤活了低效土地,還減輕了資金壓力,讓企業能夠輕裝上陣,專注發展。”
2024年以來,宿城區共盤活利用低效產業用地2834畝,一批優質項目順利落地,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土地利用效率顯著提升。“首例成功只是起點。”宿遷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宿城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該局將致力于建立健全低效用地預警系統,實現“預防+整治”閉環,計劃今年再盤活低效用地2500畝,以土地“存量革命”驅動產業“增量發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