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深水財經社 冰火
一場持續15年的土地糾紛,在2025年徹底撕破臉皮。
5月14日,怡球資源(601388)公告稱,公司位于太倉港的209畝工業用地被政府強制收回,但企業表示“補償不公”,決定起訴維權。
這場拉鋸戰背后,既有3519萬元原價補償與市場價上億元的價差爭議,也有“誰該為土地閑置負責”的互撕。
一、15年“曬太陽”土地終被收回
2010年,怡球資源以3519萬元拿下太倉港經開區一塊209畝的工業用地,計劃投建“異地擴建年產27.36萬噸廢鋁循環再生鑄造鋁合金錠項目”。
但土地到手后因種種原因,陷入長期“曬太陽”狀態,直到2024年,當地政府開始發難:
2024年8月:太倉港經開區管委會發函,要求怡球資源在9月9日前交回土地證,理由是“配合區域招商引資”;
2024年12月:管委會提出按土地原值補償3519萬元,但怡球資源拒絕接受;
2025年1月:太倉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正式下發《收回土地使用權決定書》;
2025年5月:蘇州市政府行政復議維持原決定,爭議進入法律訴訟倒計時。
二、誰該為土地閑置“背鍋”?
按原計劃,這塊位于太倉市港區協鑫東路以北、六里塘以東的地塊將被投入到“年產27.36萬噸的廢鋁循環再生鑄造鋁合金錠項目”的建設中,該項目也是怡球資源2012年A股上市募資的主要標的之一。
企業甩鍋政府:怡球資源在公告中表示,規劃調整導致地塊周邊道路、水電等配套長期未兌現,無法滿足建廠條件;
政府反懟企業:2015年,怡球資源已經去馬來西亞建廠了,跟我們這個項目是一模一樣的,那我們就不能再給(地)了。
盡管土地收回已成定局,但雙方僵持不下的核心問題其實是經濟賠償。政府提出的補償方案僅覆蓋土地原值3519萬元,但怡球資源認為“明顯低估土地價值”。
2024年12月,怡球資源在互動平臺上表述,根據公司調查和第三方評估公司的評估結果,政府計劃收回的土地周邊地塊的平均價格大約在每畝70~80萬元。
相比之下,2010年公司購買土地時的平均價格僅每畝約16萬元。若按最低70萬元/畝計算,209畝土地當前價值約1.46億元,差價超過1個億。
(全球市值研究機構深水財經社獨家發布,轉載引用請注明出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