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舊小區改造一頭牽著民生福祉,一頭連著城市建設。任城區以數字科技賦能老舊小區,使其跟上城市更新步伐,煥發新活力。
5月5日一大早,越河街道竹竿巷社區的兩名網格員就在智慧社區小程序上收到信息,轄區一便民超市的滅火器即將到期。看到這一信息,網格員隨即前往告知,解決問題。類似場景已成為網格員們的工作常態。
竹竿巷社區地處濟寧城市核心區,面積0.38平方公里,大多數小區都始建于20世紀八九十年代,人口密度大、店鋪林立、景點眾多,是典型的居民聚集區、商業繁盛區、風景名勝區,管理難度大。
針對該社區街區景區交織互融的特點,今年,任城區在創建5G標準化智慧社區的基礎上,集聚相關部門及第三方社會力量,對社區、街區、景區三個智慧平臺進行“一核引領 三區共治”融合升級,打造“濟智治”智慧管理平臺。
“智慧社區,不僅是技術的升級,更是服務的升級。我們的5G標準化智慧社區數據平臺設置了實景三維地圖、鷹眼實時監控、AI行為分析等應用場景,極大地減輕了基層社區工作人員的工作壓力,實現了老舊社區智能化升級蛻變。”越河街道竹竿巷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張寧介紹。
越河街道竹竿巷社區網格員劉藝感慨道,“智慧管理平臺的使用大大減少了日常巡查和報表等繁瑣的工作,讓我們有更多時間投入到為民服務的工作當中。”
為幸福食堂增加人臉識別功能,讓老人付款更便捷;佩戴智能手環連接“智慧養老”App,獨居老人能一鍵緊急呼叫,監測心率、血壓等常規健康指標;智慧停車、智慧安防、智慧跑腿,居民醫療購物均可在社區一站式完成……在古槐街道北門社區,通過智慧賦能,讓社區居民小事不出小區、大事不離社區。
北門社區建造于20世紀90年代,有88棟居民樓,居民2400戶,是一個典型的老舊社區。2022年,為改善居民居住環境,北門社區爭取到省級老舊小區改造項目,建設5G智慧化社區。
北門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呂秀云介紹:“目前,社區已規劃471個智慧泊車車位,安裝121個高清攝像頭,依托智慧社區管理平臺,通過視頻可視化實時掌握限定區域的垃圾桶滿溢、車輛亂停、高空拋物等涉及居民生活的問題。”
“現在小區越來越方便了,老百姓的生活也越來越好了,年輕人也愿意來住了。”古槐街道北門社區居民王芹芹高興地說。
近年來,按照“人本化、生態化、數字化”的要求,任城區在有條件的老舊小區因地制宜植入“數字”元素,以竹竿巷社區為示范樣本,目前,任城已建設智慧社區58個,開發涵蓋社區治理、街區服務、安防智防、訴求辦理、金融貸款、運河市集等40余個功能模塊,打造出一批有特色、可推廣、可復制的智慧社區最小單元和“一網統管”特色場景,讓安防再升級、社區管理更細化、民生服務更多元,為居民開啟智慧新生活。
▍本文部分素材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小編刪除
▍來源:新任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