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我想大家對自行車部隊都不會感到陌生,因為直到上世紀九十年代,自行車部隊還是伯爾尼軍隊的一個有效組成部分。
可以說在自行車這種兩個輪子的交通工具被發明以后不久,有的人就發現了這種新型交通工具身上存在的的潛在軍事用途。
而當自行車潛在的軍事用途被軍隊發現以后,就像歷史上很多新發明首先被應用于戰爭的情況類似,雖然很多資料說1902年布爾戰爭時期,已經有士兵騎著自行車參加軍事行動了,布爾人更是成功的用自行車彌補了他們缺乏馬匹的缺點。
甚至就連約翰國軍隊在這場那場戰爭當中也組建了一個由108名騎手組成的自行車偵察連,而這時,哪怕是組建時間比較早的伯爾尼自行車部隊也僅僅組建了11年(伯爾尼自行車部組建于1891年)之久。
但實際上,早在時間更早的普法戰爭當中,自行車已經被有限的應用于戰爭當中了,不過由于種種原因自行車部隊在上述兩場戰爭當中使用的范圍還是很有限,自行車作為軍隊的新型交通工具也沒有取得更加耀眼的成績。
但是對軍隊來說,有價值的東西一旦被發現就很難將其徹底取消,盡管自行車部隊在布爾戰爭當中表現一般,但自行車為軍隊服務的前景還是繼續被很多歐洲國家的軍隊看好,因為他們敏銳的認識到盡管自行車部隊不可能取代騎兵,但他們卻可以加快步兵的行進速度和攜帶物資的能力,由于這些原因歐洲國家軍隊自行車部隊的規模在布爾戰爭以后就持續擴大。就這樣,那些國家的自行車部隊很快迎來了下一場戰爭-1914—1918年間的那次世界大戰,當時高盧國軍隊擁有1萬名自行車部隊,盡管這個數量看起來不少,但這個數量還是遠遠低于德二軍隊當中的自行車數量。
當時自行車在歐洲國家軍隊當中分布之普遍,甚至就連素來以裝備落后著名的沙俄軍隊也開始裝備自行車了,只是由于沙俄的的自行車產能實在是太低,直到1917年,才有大約3500輛自行車配發到部隊,而這些自行車和總數百萬的沙俄軍隊比起來簡直不值一提!
不過德二軍隊的自行車很快遇到了挑戰,因為花旗國在參戰以后,他們的工業為那場戰爭貢獻了2600萬輛自行車,這已經有點下一次世界大戰花旗國坦克淹沒德三情節的預演了。
不過需要說明的是,盡管花旗國的工業為了那場戰爭貢獻了2600萬輛自行車,但這并不意味著花旗國在那場戰爭當中還擁有那么多的自行車部隊,因為擁有多少輛自行車和擁有同等數量的自行車部隊完全是不同的概念。當那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后,在戰后的歲月里自行車在軍隊里的地位從來沒有達到坦克那樣受到重視的程度,自行車在軍隊里充其量只能算是大致維維持住了其原有地位。
當1914-1918年的那次世界大戰在1918年結束以后,僅僅過了21年,下一次世界大戰就不期而至。
坦率的說,當1939年世界大戰爆發的時候,很多歐洲國家還是擁有一些自行車部隊的,不用說,這些自行車部隊在那場戰爭當中沒有發揮任何值得一提的作用。
提到到1939-1945年的那場世界大戰,盡管當時的蘇聯地面作戰部隊并不裝備自行車,但當時經常在天上駕駛飛機的蘇聯空軍的飛行員卻很喜歡使用自行車,那么這究竟是因為什么原因呢?
好吧,雖然飛行員通常是在天上駕駛飛機,但他們不可能總是在天上飛行,而是總要下來生活和休息,而在平時的生活和休息當中,飛行員也不會居住在飛機旁邊,因為他們通常在機場附近有專門居住的地方,只有當戰斗來臨之前,需要他們駕駛飛機升空的時候,飛行員們才會從機場附近的居住地匆匆趕往機場并且登上自己的飛機旁。
可以想見,在這個趕場過程當中,飛行員犯蠢的依靠自己的兩條腿是很難及時趕到機場的,這時就需要有合適的交通工具來幫他們一把。
說到幫助飛行員從居住地趕到機場的交通工具,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汽車和摩托車,大家想到這兩種交通工具倒是不足為奇,因為這兩種交通工具的速度非??欤隙ū蕊w行員兩條腿更合適幫助飛行員的趕場。
但是這兩種交通工具有明顯優勢的同時,它們的缺點同樣也突出。
具體的說,這兩種交通工具的缺點就是它們對目標太明顯,很容易受到敵方飛機的攻擊和導致飛行員的傷亡。
而在這個時候,飛行員騎自行車的優點就顯露出來了,因為自行車運營的時候不但噪音很小,同時它的目標也不是很明顯,由于自行車上面往往同時只有一兩個人,加上當時飛機一般來說攜帶的彈藥不多,攻擊精度不高,所以就很少出現敵機攻擊地面自行車的情況,由于這個原因,當時的蘇聯飛行員在趕場的時候就非常喜歡騎自行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