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我高考落榜,嬸子當著全家人的面說我是個傻子,說供我讀書就是浪費錢。十年后,我從城里回來,開了全村第一家農產品電商,幫鄉(xiāng)親們把土特產賣到全國各地。如今再見到嬸子,她紅著臉,低下了頭。
我出生在陜北一個小山村,從小就和我爹相依為命。我娘在我三歲那年因病去世,我爹一個人把我拉扯大。他是個莊稼把式,一輩子和土地打交道,但他總說,「閨女,咱家窮,可不能窮了你的志氣」。
記得我上初中那年,村里通了電,我爹湊了兩個月的錢,給我買了盞臺燈。他說,「閨女,你就安心讀書,爹給你撐著」。那時候,我們家連磚瓦房都沒有,住的還是祖輩留下的土窯洞,可我爹卻從不在我的學習上省錢。
我嬸子就住在我家隔壁。她生了兩個兒子,大堂哥比我大兩歲,小堂哥和我同歲。在我嬸子眼里,讀書是男娃子的事,「女娃子讀那么多書做啥,早點嫁人才實在」,這是她常掛在嘴邊的話。
可我爹不這么想,「男女都一樣,我閨女也要靠知識改變命運」。我爹這樣說,我就這樣堅持。從小學到高中,我的成績一直名列前茅,是全村人眼中的「別人家的孩子」。
村里的老人常說,「這閨女有出息,瞧那認真勁兒,跟她爹一個脾氣」。我嬸子聽了這話總是撇撇嘴,說什么「女娃子再有出息,還不是要嫁人」。
高考那年,我的發(fā)揮不太好,差了十幾分沒考上理想的大學。我爹看著我的成績單,拍拍我的肩膀說,「閨女,咱復讀一年」。
這話傳到嬸子耳朵里,她當著全家人的面數(shù)落我爹,「當年你媳婦走得早,把閨女慣得不知東南西北。這眼看都十八了,還要念書,浪費那錢干啥,趕緊給說個婆家得了」。
我嬸子的話像刀子一樣扎在我心上。那天晚上,我在土窯洞里哭了一夜。我爹坐在炕邊抽了一晚上的煙,第二天一早,他就把地里的玉米苗間了。
「閨女,爹把玉米間稀了,種上西瓜。今年行情好,到秋天就有錢給你復讀了」。我爹說這話時,臉上全是笑。那一刻,我發(fā)誓要用自己的努力,證明女娃子同樣可以撐起一片天。
那年的西瓜真爭氣,個個又大又甜。我和爹起早貪黑地照看,生怕有個閃失。到了收獲季節(jié),地里西瓜大豐收,我爹高興得合不攏嘴。
可天不遂人愿,就在我們準備采收的前一天晚上,突降暴雨。山上的洪水沖進了地里,大半的西瓜都被泡爛了。我爹站在地頭,看著那些浸在水里的西瓜,眼睛紅了。
我知道,這下復讀的錢怕是著落不上了。我悄悄擦掉眼淚,對爹說,「咱不復讀了,我去打工」。
爹搖搖頭,回屋翻出了個舊鐵盒。那是我娘留下的一對銀鐲子,這些年爹一直留著,說是要給我當嫁妝。他說,「閨女,咱把這個當了,你安心念書」。
我一把搶過鐵盒,緊緊抱在懷里。這是娘留給我的唯一念想,我說什么也不能讓爹把它當了。我對爹說,「爹,你相信我,我有主意了」。
第二天一早,我就騎著自行車,把能采的西瓜運到十里外的縣城。縣城里有個果品批發(fā)市場,我想在那里試試運氣。
那時候,我剛滿十八歲,推著沾滿泥水的西瓜,站在市場門口。有人嫌棄西瓜不好看,有人怕瓜是水貨,我就一個個切開給他們嘗。
「看著不起眼,這瓜可甜了」,我扯著嗓子吆喝。漸漸地,嘗過的人都說好,一傳十,十傳百,西瓜很快就賣完了。
回家路上,我心里打著算盤。這次的教訓讓我明白,光會種地還不夠,還得懂銷路。我決定不復讀了,但我要用自己的方式去學習,去闖出一條路來。
我去縣城找了份銷售的工作,每天和客戶打交道,學習經(jīng)商的門道。晚上就報了個電商培訓班,學習怎么用網(wǎng)絡做生意。
嬸子知道后,又在村里說,「這閨女不好好念書,凈學些歪門邪道」。可我充耳不聞,一心撲在學習上。
三年后,我學成回村,和爹商量在村口開了家農產品店。不光收村里的農產品,還教鄉(xiāng)親們種些特色瓜果。我把在城里學到的知識都用上了,研究市場,包裝產品,開網(wǎng)店。
剛開始,大家都不信這個年輕丫頭。我就一家家去做工作,手把手教他們使用智能手機,告訴他們網(wǎng)絡銷售的好處。
我記得第一次帶著村里的杏子上網(wǎng)賣,三天就賣光了,價錢比集市上高一倍。這下,鄉(xiāng)親們可信了我的本事。
慢慢地,我們村的農產品有了名氣。我爹種的西瓜,再也不愁賣不出去了。我給它們起了個好聽的名字——「陜北蜜瓜」,包裝得精致,通過網(wǎng)店賣到全國各地。
村里的光伏大棚,林下經(jīng)濟,特色種植,都是這些年新興起來的。年輕人也不再一味往外跑,有不少人跟著我學習電商。
去年,我的網(wǎng)店年銷售額突破了五百萬。村里人都說,「還是巧英有想法,讓我們老百姓真正嘗到了種地的甜頭」。
前些日子,我嬸子來店里,說她家種的花椒想托我?guī)椭u。她支支吾吾地說,「巧英啊,這些年是嬸子眼光短,你可不要記恨嬸子」。
我笑著說,「嬸子,咱是一家人,你忘了,當年要不是你那一番話,我可能還不會走上這條路呢」。
嬸子紅著臉,低下了頭。我知道,她是真心服了這個曾經(jīng)被她說成「傻子」的侄女。
如今,我在村里辦起了農民夜校,教大家電商知識。每當夜幕降臨,看著教室里那一張張認真的臉,我就想起當年那個在土窯洞里哭泣的自己。
前天,夜校來了個年輕姑娘,她說她大專畢業(yè)后想回村創(chuàng)業(yè),可家里人都覺得她是書讀壞了,一個勁兒讓她去城里找工作。聽著她的故事,我仿佛看到了十年前的自己。
我對她說:「姑娘,別人的眼光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相信自己能做成什么」。她眼睛一亮,使勁點了點頭。
這些年,我遇到過很多像她這樣的年輕人。他們帶著夢想回到農村,有人種葡萄,有人養(yǎng)蜂,有人辦農家樂。其實,鄉(xiāng)村振興需要的就是這樣一批批不怕人笑、敢想敢干的年輕人。
望著窯洞前那片綠油油的菜園,夕陽把土地染成金黃色,我爹在地頭直起腰朝我招手:「閨女,吃飯了!」
「好嘞!」我大聲應著,臉上笑開了花。這片黃土地養(yǎng)育了我,也終將成為更多年輕人筑夢的地方。
說起來,你們老家是哪里的?也有這樣追夢的年輕人嗎?很想聽聽你們身邊的故事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