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三十年代末全面抗戰爆發之后,全國人民同仇敵愾,的確幫到地不分東西南北,人不分男女老幼,都投入抗戰守土之。雖然說戰爭讓婦女與兒童走開,但在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無數婦女兒童紛紛拿起武器,投入到與日寇的決死斗爭中來。今天,我們單一說在我國沿海發達地區蘇州一帶的抗戰事跡。
驕橫的日軍占領蘇州
1937年11月,上海淞滬抗戰剛剛結束,日軍占領了上海,隨后分兵向西進犯。隨即號稱“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自古以來作為江南重鎮,是歷代歷朝的經濟發達地區,富甲天下的蘇州,侵華日軍自然不會放過這座富得流油的江南古城,在強大軍事力量的攻擊下,隨即蘇州全境落入敵手,蘇綸紗廠被敵占據,所產面紗、布匹,悉為敵軍所用。緊接著日軍在蘇州廣濟路、金門路、留園路、西園路、楓橋路一帶修建了6座規模較大的兵營,成千上萬的日軍官兵們,仿如打家劫舍的土匪們一般,對蘇州城進行了肆無忌憚為所欲為的洗劫,到處殺人放火、奸淫擄掠,累累罪行罄竹難書。
日軍強迫蘇州市民懸掛旗子
日軍的暴行可以說已經到了原始野蠻社會,軍紀極度渙散的侵華日軍制造了一場史無前例的浩劫,自然激起了滿懷民族仇恨蘇州人民強烈反抗,積極開展敵后游擊戰,點燃抗日烽火。正如建國后流行一時,發生在這里的樣板戲《沙家浜》(原名《蘆蕩火種》)改編為的故事就是典型一例,以陽澄湖畔養傷的“江抗”36名隊員為骨干,隨后發展成一支強大的抗日隊伍,常熟民間還流傳著這樣一首歌謠:“好鐵要打釘,好男要當兵,一面種田,一面拿槍,老百姓都打仗,才能保家鄉。”充分體現了蘇州人民抗擊日寇、保衛家鄉的情結。
當時,我英勇的新四軍“江抗”克服重重困難,堅持斗爭,擴大了蘇常游擊區,為開辟蘇南東路抗日游擊根據地奠定了基礎,在這一帶連續打擊日軍,其中最出名的一次是夜襲滸墅關,他們用兩個連隊掩護,一個連隊主攻。擔任主攻的一支隊三個連在接近滸墅關時,按照既定部署,一連和三連在敵人可能增援的方向分頭警戒,二連逼近車站。這時已是半夜,二連指導員吳立批帶領二排悄悄地尾隨5個日軍巡邏兵進入車站,手榴彈直接扔進了營房。經過半個多小時戰斗,大獲全勝,殲滅日軍20多人,炸毀了鐵軌100多米。戰斗結束后,三支部隊迅速會合,安全撤回“江抗”總部駐地,這英雄故事激勵著許多抗日隊伍。
抗日戰爭的十四年,先進組織領導的江抗,大力發展群眾,與日軍和偽軍展開了曠日持久的拉鋸戰和游擊戰,冒險鋤奸,重燃民眾抗日熱情,蘇州地區的民眾在敵人的監視和屠刀下,依然用盡全力掩護抗日的英雄們。當然,不單單有江抗的戰斗,更有四萬萬同胞的浴血抗爭。特別在蘇州淪陷這些年,一些組織開展轟轟烈烈的抗日鋤奸活動,沉重地打擊了侵略者,可以說為全面勝利做出了貢獻。而且涌現出的一位抗日女英雄更是讓人敬佩。
蘇州淪陷后,當時成立一支隊伍名叫"蘇浙行動委員會忠義救國軍",后簡稱為"忠義救國軍"。提起這個名字,大家肯定會想起《沙家浜》中的壞蛋胡傳魁和刁德一,實際上,這支武裝也是魚龍混雜,莨莠不齊,其中不乏像胡傳魁那樣腳踏二條船的動搖分子,也有一些堅決抗日的人,他們與敵人周旋,打得日軍暈頭轉向的人,今天我們說說活躍在蘇州一帶的一名犧牲的女英雄和率領這支隊伍的人。
這支隊伍的指揮人員名叫顧偉。顧偉,1917年出生于江蘇蘇州,此前一直是在讀書,就在他20歲那一年,正在求學的他目睹侵略者打到了家門口,且無惡不作,憤而棄筆從戎,積極開展抗日活動,先是在家參加前線救護工作,收容作戰受傷的官兵,組建游擊隊伍,高唱“秣我馬,厲我兵,沖上前去,抵抗敵人,我只知有國,不知有身;我有進無退,雖死猶生,一寸寸國土,一寸寸黃金,誰要搶著去,我和誰拼命”。社會反響強烈,各地群情激昂,紛紛要求報名參戰,軍民抗戰熱情備受鼓舞。由于他的組織能力和謀劃能力,年輕的他很快被任命為忠義救國軍淞滬指揮部副總指揮兼淞滬行動總隊總隊長,后擔任軍統蘇州站站長,成為軍統最年輕的少將站長。
顧偉指揮的這支隊伍,下轄上海、常熟、蘇州三個工作組、一個爆破組和一個行動隊,并積極開展殺敵鋤奸及破壞游擊工作,當時,蘇綸紗廠被敵占據,所產面紗、布匹,悉為敵軍所用。蘇州站獲悉該廠有位華人領班,激于民族大義,并不甘心事敵,于是由站長顧偉與這位領班取得聯絡,施以特務訓練,再派爆破組人員化裝成工人混入廠內。1940年元旦,紗廠領班在爆破組人員的協助下,用縱火劑將廠內紡紗設備焚毀,紗廠生產因而停頓。當時,這支隊伍做得最轟轟烈烈的二件事情,一是擊斃日本駐常熟日軍憲兵司令藤田(又稱近藤鬼太郎),二是爆破“天馬”號快車行動,讓日軍聞風喪膽。
先說第一件。侵華日軍在常熟這座江南古城狂轟濫炸、一路燒殺、奸淫搶掠、制造血案,有成千上萬的人民慘遭日軍殺戮,有成千上萬的村莊農舍慘遭日軍焚毀,有成千上萬的商店民居慘遭日軍搶掠,有成千上萬的城鄉百姓流離失所、家破人亡,常熟城鄉尸橫遍野,慘不忍睹,成為蘇州五縣市中損失最嚴重的地區,日軍駐常熟憲兵司令藤田,大肆搜捕抗日人士,對那些反抗征糧的農民采用鞭打、棍夾、灌水、懸吊、火燙、狗咬等酷刑,制造了震驚的江南大血案,僅在常熟北門外荒地上被活埋的人就達百人以上。江南人民對其恨之入骨,給他起了個渾號叫“常熟之狼”,為此行動組決定讓這個惡人血債血償,并指派常熟行動組長蔣履蘋負責。
蔣履蘋,江蘇常熟人,她父親以前是滬寧鐵路的老車長,家庭條件比較好,她雖是家中的女孩子,被父親寄予厚望,除了家庭教育良好之外,從小就讀私塾,聽講課,她得到了良好的文化熏陶,她就讀的學校都是民國初年當地最好的貴族學校。加上她自小聰慧,學習成績優異,特別是有著一股子豪氣。她喜歡女英雄李清照,崇拜秋瑾,追求上進,是一名妥妥的大家閨秀。然而,就她長大成人之后,野蠻的日軍入侵,日軍轟炸蘇州站的時候,她的父親被彈片擊中了。臨死前,在女兒手心里寫下了“殺寇”兩個字。
此時的蔣履蘋正值芳齡二九,個子挺高,有一米七呢,頭發烏黑發亮,皮膚白白的,眼睛還特別大。俗話說人如其名,她確實是一位美麗的女孩。她長相清秀,長身玉立,身材挺秀,灑然出塵,臉若銀盤,明眸皓齒,膚如凝脂,舉手投足中流動著一種傳統的、委婉的端莊氣質,不僅面貌甜美,身材挺秀,身材高挑,動作流暢優美,大大的眼睛,姣好的面容,優雅的舉止,楚楚動人,雖稱不上傾國傾城,但巧笑倩兮之間,女性的魅力值滿滿。
父親的去世,家仇國恨交織在一起,頗有愛國情懷的蔣履蘋加入了抗日組織,一開始表現出沉著機智,英勇無畏,做事有章法,很快得到了上司的賞識,并提拔為常熟行動組長。接到這個除掉藤田的任務后,蔣履蘋開始對這個惡魔進行跟蹤,很快她掌握了他的行蹤并制定行動方案。藤田久雄的憲兵隊就駐扎在常熟西城樓,這個老鬼子藤田,漢語說得倍兒溜,還總愛穿著中式長衫,跑去茶館聽評彈,可他袖口卻藏著淬了毒的三菱軍刺,壞得很。同時,他自知作惡太多,得罪人不少,擔心小命被丟,因此格外小心。
蔣履蘋觀察他都半個月了,發現他每周三下午都會來花園飯店和偽政府的官員見面。每次下車,他都有個習慣,會整理一下領帶,他的保鏢呢,就站在五步遠的地方警戒,為此他決定就在這個地方對這個惡人進行打擊。然而這時日偽軍搞“清鄉運動”特別厲害,到處都是軍警,街頭每隔十米,就設個“良民證查驗處”,日軍憲兵隊養的狼狗,天天在巷口巡邏。老百姓嚇得連咳嗽都得把聲音壓得低低的,就怕惹上麻煩。就在這么壓抑恐怖的環境里,穿著月白色旗袍的蔣履蘋,挎著繡著玉蘭花的藤編手袋,踩著木屐,良民證上的公開身份“裕豐綢緞莊”的老板娘,此時她不慌不忙地走進了花園飯店的露天茶座。
這會兒,她無名指上戴著的藍寶石戒指,微微有點發燙,這是組里交通員剛悄悄給她的信號,說明目標藤田正坐在二樓靠窗的位置,穿著西裝,正悠閑地品著抹茶呢。步入雅座的蔣履蘋特意選了藤田座位斜下方的位置,點了一壺好春。就聽二樓傳來玻璃杯輕輕碰到碟面的脆響,她知道,目標起身了。果不其然,兩分鐘后,藤田的身影出現在旋轉樓梯那兒,他戴著金絲眼鏡,在陽光下反光,警惕性很高的他右手還虛按在腰間的配槍上,似乎隨時準備開槍反擊。
蔣履蘋見到藤田往下走,便馬上起身迎了上去,就在他要踏上最后一級臺階的時候,與他迎面的蔣履蘋手里的手提包“不小心”重重地撞到了他的手肘。“對不起太君。”她一邊用日語道歉,左手就已經從旗袍開衩的地方,抽出了藏在絲襪里的勃朗寧M1906袖珍手槍。這把7.65毫米口徑的小手槍,可是三個月前從上海地下黨那兒,輾轉好不容易才得來的,還特意把槍管鋸短了,方便藏起來。藤田的眼睛一下子瞪大了,還沒來得及喊出聲,子彈就已經穿過了他的心臟。蔣履蘋瞄的是他領帶夾下面的位置,因為那兒正好是日軍將官制服防護最薄弱的地方,防彈衣服也根本沒有作用。
槍聲一響,登時茶館里亂了套,一些坐在桌子上的人紛紛起身,大呼小叫,一片混亂,此時的蔣履蘋趕緊把手槍塞進藤田的西裝內袋,轉身一下子撞翻了茶桌,制造了更大的混亂。她迅速扯下旗袍外面的針織開衫,露出里面繡著櫻花的和服,又從手袋里掏出偽造的“華中振興株式會社”證件,混在那些尖叫著逃跑的日僑里面,朝著側門沖了過去。門外拉黃包車的,正是組里的成員老周。他猛抽馬鞭,就在日軍憲兵封鎖街道前的30秒,拉著蔣履蘋拐進了一條滿是蛛網的窄巷,一溜煙跑得沒有影。
蔣履蘋一槍悶鋤了又兇又狠、惡事做盡的常熟日軍憲兵司令,而且還順順當當就脫身了,這可把日偽的囂張氣焰給狠狠打壓了下去。此事在當地傳得神之又神,緊接著窮兇極惡的日軍立即啟動所謂的“甲號追緝令”,要抓住神通廣大的“女妖殺手“,忙活了那么久,結果是竹籃打水一場空,甚至是次日一大早,常熟城墻上就出現了“藤田已死,漢奸莫狂”的標語,寫標語用的,正是藤田的血。在老百姓的心目中,這名沾滿人民鮮血劊子手的伏法,那真的是大快人心。藤田的死比發多少抗日傳單都更能震懾敵人。這次蔣履平擊斃藤田,行動站長顧偉授予她“乙等大功”,稱她“一個勇敢的女婦,比得上千軍萬馬。”職務也隨之晉升。
接下來說第二次重大行動,蔣履蘋跟隨上級領導顧偉參加了著名的爆破“天馬”號快車行動。當時,日軍任命陸軍大將阿部信行為全權大使,與汪偽談判日汪基本條約問題,并商定法西斯軸心國陣營的各國外交使節及日軍高官,乘“天馬號”專列前往南京參加簽字典禮。接到這一情報之后,顧偉立即策劃對專列予以中途襲擊,并把截擊地點選擇在距離當時的蘇州火車站僅二公里李王廟跨塘橋附近。
之所以選擇在這個地方,一是能擴大政治影響,李王廟便是紀念那個亡國之君,寫過著名春花秋月何時了《虞美人》的唐后主李煜而建的一座廟,二是這個地方是上海、蘇州交界之處,屬于三不管地帶,是日軍嚴密守衛的燈下黑的地方,三是行動人員都是本地人,非常熟悉地形地貌。當天晚上,顧偉立即與行動組員在蘇州車站實地勘察,埋置炸藥,布置伏擊的人員。
當天上午9點整,“天馬號”專列風馳電掣般駛來,進入伏擊區后,埋伏人員急將電鈕按下,天崩地裂似的一聲巨響,地雷、炸藥爆炸,威力奇大,“天馬號”專列頓告傾覆,一時血流盈野,哀呼慘叫之聲不絕于耳。列車傾覆后,伏在一旁的戰斗人員迅速行動,沖進現場擴大戰果,查清死者的身份或沒收部分文件和機密,對沒有死去的車上敵人展開猛烈的攻擊,車輛殘骸中沒死的日軍的負隅頑抗,更為不妙的是由于出事地點離敵人駐地較近,日軍救援部隊乘車很快趕到現場,與顧偉率領的伏隊發生激烈交火,槍戰中雙方互有傷亡,22歲的蔣履蘋在行動中,身受重傷,但她仍然堅持戰斗,最終壯烈犧牲。
這一次天馬號”專列被炸傾覆后,使全車的人不死即傷,損失慘重,日軍死了兩名大佐、兩名日本內閣的“慶賀專員”,情報員多人,還有法西斯軸心國德、意使節及隨車軍人,日寇陸軍省駐滬專員山田松次郎大佐、外務省情報局駐寧專員草島信夫中佐、上海特務機關玉置義廣中佐、駐上海特別陸戰隊參謀卜部善代志大佐等被炸斃;日寇駐華派遣軍總司令部專員岱琦市三、內閣駐上海專員方緒進等被炸傷;其余敵特人員,死傷共計175人,。大漢奸汪精衛一時間嚇得臉色煞白,驚恐萬狀!日偽方面拼命地封鎖消息,連忙取消了簽署“日汪協定”典禮。
天馬號炸翻出軌震動國際,老蔣聞訊在日記中寫下:“倭偽要人廿九日乘滬寧車赴京道賀,卅日倭汪訂約與承認之戲,到蘇州附近完全被我爆炸而死者約一百六十人,足寒敵膽,而壯我民族之氣矣。”隨后老蔣單獨召見顧偉,當面予以嘉勉。后來,顧偉率領的這支部隊被人稱為“扒路軍“,意思是專門扒鐵路破壞交通的那種,相當于小時候最喜歡看的電影鐵道游擊隊,名氣的確不小。
然而,這次炸毀敵人專列,雖然影響力不容小覷,但后人仍然稱之為是一次功敗垂成的行動,因為顧偉他們顯然掌握了相對準確發車時間,路途等情報,但絕對沒想到車里面有條大魚:華中派遣軍司令日本甲級戰犯,后來晉升為陸軍元帥的畑俊六,令人遺憾的是這條狡猾的老狐貍是坐隨后跟來的一輛列車,也可能是敵人有意設計,害怕一鍋端而有意分開行動吧。尤其令人可惜的是,這次行動組長蔣履蘋壯烈犧牲,獻出了年輕的生命。
如今,在在蘇州花園飯店的舊址上,成為抗戰歷史紀念館的一部分,展柜里擺著復刻的勃朗寧手槍,小巧的外形、精致的子彈,還有帶著淡淡血漬的旗袍殘片。由于她的級別不高,蔣履蘋的名字,在軍統檔案里就只有短短幾行字“己卯年夏天,常熟女子蔣氏親手殺了敵人的頭目,她的膽量和智慧,讓敵人聽到就害怕,老百姓知道了都拍手叫好。后在另一次炸毀敵車重要行動中壯烈犧牲”。但他在當地百姓的心目中,樹起了永遠的豐碑,后人寫詩贊曰:巾幗毫不讓須眉,弱女也堪擔重任,勤修武略與文韜,腹有詩書氣自豪。
順便一提的是,由于當時日軍和汪偽多方掩蓋,不許媒體報道,導致這段資料嚴重流失,這個組織忙于應對日寇的追查,也沒有過多地查證戰果!以至于,沒法查證到具體更為詳細的數據,所以后來不少人“天馬號專列爆炸案”是屬于神劇或者后人杜撰的。所以蔣履蘋英雄事跡淹沒在歷史的長河之中。直到后來她的上司顧偉將軍去了臺灣,加之軍統的身份,在歷史上被歸到“軍統特務”里的女性,亦鮮有人提及。
顧偉將軍(中)晚年在深圳接受記者采訪
直到2004年,已經年近八旬的老將軍顧偉回到了闊別已久的大陸定居,并對媒體介紹了這段鮮為人知的史實,在國家民族面臨生死存亡的時候,蔣履蘋用自己的方式跟敵人戰斗,她刺殺藤田,參加炸毀敵人專列的那一刻,不單單是為了給父親報仇,更是在向所有侵略者宣告:哪怕當時到處都是黑暗,可還是有人會拿起利刃,把籠罩在我們祖國大地上的陰霾給劈開。蔣履蘋犧牲七十多年后,2016年,顧偉老將軍因病去世,享年九十九歲!蔣履蘋的英雄事跡展示的是中國人民永遠不屈的抗戰精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