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傾灑大地。不到九點,槐蔭橋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早早熱鬧起來。三樓的活動室內,身著制服的法院干警將《民法典》等一沓沓普法資料整齊碼放,然后一一遞給門口陸續涌入的居民朋友們——一場初夏的法治之約即將在這里拉開帷幕。
為進一步增強社區居民法治意識,營造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圍,5月14日上午,孝感市中級人民法院執行局、民一庭干警走進槐蔭橋社區,以“‘法’護誠信 ‘典’亮生活”為主題,結合案例講解、有獎問答、現場解疑等形式,為社區居民、社區干部、物業公司代表等送上了一堂干貨滿滿的“法治大餐”。
精準普法,回應民生關切
“老小區增設電梯引起鄰里糾紛,怎么辦?”
“樓上漏水該怎么維權?”
針對社區居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法律問題,民一庭法官助理余希結合《民法典》及相關法律法規,通過典型案例深入淺出地講解了鄰里糾紛、合同糾紛、婚姻家庭、物業管理、電梯加裝等熱點話題,把《民法典》條文變成接地氣的“生活指南”。
執行局法官助理陳誠則帶著 “執行干貨” 上場:“打贏官司拿不到錢咋辦?法院有一套‘組合拳’!”
她先算了筆 “失信賬”:一旦上了失信名單,買房貸款被拒、高鐵飛機坐不了,甚至孩子上私立學校都受影響。
接著亮出執行 “工具箱”:查賬戶、扣資產、限制高消費,罰款、拘留、追究刑事責任……
“法院的硬核執行手段很多,做‘老賴’躲貓貓,躲得了一時躲不了一世。”
最后她特意提醒:“申請執行要趁早,發現‘老賴’財產線索需及時告訴法院,這都是幫大家把判決書‘變現’的關鍵!”
多元互動,強化普法實效
如何將枯燥的法律條文知識,生動有趣地傳遞給居民朋友們?活動現場,法院干警們一改傳統宣講模式,在宣講中加入有獎問答等元素,讓活動現場處處充滿“參與感”:
以案釋法讓條文“活起來”——
通過離婚糾紛、鄰里糾紛以及交通事故賠償拒不履行等真實案例,讓法律條文通俗易懂;
有獎問答點燃居民熱情——
“小區公共收益歸誰所有?”“拒不履行被司法拘留最長拘留多少天?” 居民們踴躍參與,現場氣氛熱烈,知識在獎品的激勵中悄悄入腦入心;
普法資料成了“搶手貨”——
200余份《民法典》《婦女權益保障法》《信用記錄關愛日》等宣傳手冊資料被居民們“收入囊中”。
延伸服務,共建和諧社區
“法官,請問執行有沒有時間限制?”
“我有個借貸的糾紛想打官司,需要準備哪些材料?”
宣講結束后,居民的熱情沒有褪去,他們紛紛圍住法院干警,針對目前生活中遇到的法律問題,一一咨詢起來,干警們也耐心地一對一進行解答。
“法官講得明白,以后遇到物業問題就知道怎么維權了!”社區居民張阿姨點贊道。物業公司代表也表示:“會依法改進服務,共建和諧小區。”
孝感中院將持續推進“法律六進”活動,通過零距離普法,把更多 “聽得懂、用得上” 的法治課送到群眾身邊,讓法治精神扎根社區,為基層治理注入法治動能。
來源:余希、陳誠
編輯:李潔
審核:郭嘉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