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普京在一段談話中談及西方對俄羅斯制裁的話題時,一時沒忍住自己的情緒,當眾爆了一句“粗口”。
普京表示,“(對我們實施制裁的人)他們自認為絕不會做損害自身利益的事情,但他們還是做了,太蠢了,請原諒我這么說。”有人可能會問,這其中哪里算“爆粗口”了呢?
作為總統,他代表的不僅是他個人,還是一個國家的形象,換作這話是一個普通人說,那肯定是沒有問題,但是在公共場合,“蠢貨”這種詞是不能從他們口中說出的。
之后,普京也是在后面補上了自己的道歉,那么,普京為何會選擇用如此極端的詞匯來形容他們呢?
一時嘴瓢 還是積怨已久?
普京在發表言論時,先是情緒激動地脫口而出對西方領導人的斥責,隨后攤手略帶無奈地表示,不然真不知道還能怎么稱呼他們。
他痛批西方領導人的制裁行為,稱這些制裁完全是“傷敵八百自損一千”的愚蠢之舉。
在普京看來,西方領導人推行制裁,不僅無法達成預期目標,反而讓自身承受巨大損失,是典型的費力不討好、損人不利己。
更讓普京不滿的是,西方領導人他們口口聲聲宣稱制裁是為了正義、為了自由,是為了讓人民過上想要的生活,但在普京眼中,這不過是虛偽的借口。
普京當眾“爆粗口”看似或許是一種情緒的宣泄,但也可能是一種故意為之的戰略姿態——旨在通過貶低對手來展現自身的強硬,并向國內及國際社會傳遞“俄方絕不妥協”的信號。
同時,這種用詞也可能反映出在某些核心問題上,俄羅斯與西方之間的認知已出現根本性分裂,難以通過正常的外交語言進行溝通。
無論出于何種目的,這種級別的言語沖突無疑會進一步加劇俄羅斯與西方國家之間本已高度緊張的關系,使得本就脆弱的對話基礎雪上加霜。
而在普京說完這番話約一天后,歐盟那邊才正式公布了新一輪的對俄制裁措施,重點打擊了俄羅斯用于規避西方出口管制措施的“影子油輪艦隊”,有約200艘油輪與數十名俄方官員被列入制裁名單。
歐盟方面還威脅稱,如果俄方拒絕美國主導的停火倡議,歐洲將對其展開更大規模的懲罰性制裁。
這里所說的停火倡議,指的是美烏早就提出的俄烏停火30天。在幾天前訪問基輔時,英法德波四國領導人在特朗普的支持下,再次提出了這一建議,并將其稱為“最后通牒”,要求普京政府抓住機會。
起因還是俄烏沖突
歐盟初步通過的第十七輪制裁,主要瞄準的是俄羅斯那些用來躲避石油出口管制的“影子油輪艦隊”,差不多有兩百艘油輪上了黑名單。
還有一些被指控幫著俄軍買東西的外國公司,連越南、土耳其、塞爾維亞這些國家的企業都給捎帶上了,真是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歐盟那邊甚至放出話來,要是俄羅斯不接受一個為期三十天的停火倡議,后面還有更大規模的懲罰性制裁等著呢。
這個停火倡議,還是上周六烏克蘭、法國、英國、德國、波蘭這五個國家的頭頭在基輔開會搗鼓出來的,連美國前總統特朗普都通過視頻湊了個熱鬧。
普京對這個停火提議壓根沒搭理,反倒是第二天自己提出來,說這周四可以在土耳其跟烏克蘭直接談談,緊接著,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也主動表態,說愿意跟普京在土耳其見面。
別看現在俄軍在戰場上好像還占著上風,控制著烏克蘭東邊四個州的大部分地區,但聽說已經付出了超過十萬士兵傷亡的代價,每天的軍費開銷也高達三億美元,這可都是真金白銀在燒啊。
澤連斯基雖然嘴上說烏軍已經奪回了六千平方公里的土地,但哈爾科夫、赫爾松這些地方還在激烈地打著,戰場整個兒就僵在那兒了,誰也奈何不了誰。
其實,早在沖突爆發好幾個月前,也就是2021年6月份,俄羅斯就已經把國家主權財富基金里的美元儲備給清倉了,轉頭大把買進歐元、人民幣還有黃金。當時外面的人就琢磨,克里姆林宮這架勢,至少從那時候起就在為可能要打仗這事兒提前做準備了,真是未雨綢繆啊。
普京當時盤算著增持歐元,心里頭估計是覺得歐盟那幫政治精英們“腦子應該沒那么不清楚”,不至于為了個當時瞧著沒啥大前景的烏克蘭,就真把俄羅斯送上門的廉價能源給拒了,把自己國家的經濟也搭進去。
畢竟,2014年那會兒歐盟的反應,好像也證明了他的想法,當時的制裁折騰了幾年,最后不也就不了了之,成了個擺設嘛。
可誰能想到,這回歐盟的反應,克里姆林宮屬實是沒有想到,不僅立場硬得很,鐵了心支持烏克蘭,在制裁俄羅斯這事兒上,甚至比美國佬還狠,一口氣搞出了十七輪制裁措施。
要不是匈牙利、斯洛伐克這幾個國家時不時唱唱反調,那制裁通過的速度恐怕還得快。,這種硬碰硬的架勢,無疑是把俄國人的一些小九九給徹底打亂了。
普京嘴上可能不認這是戰略誤判,只會說對方“太蠢”,不過話說回來,沒能準確估摸到對方到底能“蠢”到什么地步,這本身,算不算也是一種誤判呢?
普京如何在美歐之間轉圜
要說美國和歐洲在怎么對付俄羅斯這個問題上,可以說是各有各的小算盤,特朗普那家伙一度還挺高調地出來“和稀泥”,說和談是“偉大的一天”,可一提到制裁承諾,就含含糊糊地打太極。
就特朗普剛重返白宮那陣子,美俄關系還真有過那么點兒眉來眼去的意思,尤其是在特朗普跟澤連斯基在白宮見面時鬧得不歡而散之后,俄羅斯國內那叫一個樂觀情緒高漲啊。
而普京呢,也挺會利用他們之間的這些分歧,一邊痛罵制裁是“蠢行”,一邊又悄悄向特朗普那邊示好,甚至還感謝了一把“美國的調解”。
普京這一聲“蠢貨”,不僅是積怨的爆發,而且也是對西方制裁擺出的硬姿態,這場經濟與軍事的較量,眼下難說誰是贏家。
但就是不知制裁這劑藥,究竟是和平的催化劑,還是沖突的加速器?倘若談不攏,歐洲還會繼續對俄羅斯進行制裁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