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逾期不用擔心,通過專業律師可以停息掛賬,緩解還款壓力。”打開社交平臺,這樣的廣告屢見不鮮。而所謂的專業律師其實是假的,幫助客戶向銀行溝通,有內部渠道,實際是通過制作假材料和惡意投訴,詐騙金融機構。5月15日,上游新聞(報料郵箱:cnshangyou@163.com)記者從上海市公安局了解到該案件的偵辦情況。
警方在現場查獲的手機。圖片來源/上海警方
今年3月,上海市公安局經偵總隊“藍鯨”護企工作站民警在走訪金融機構時了解到,有一批借款人在借款逾期、面對催收時,以自身罹患重疾、家庭陷入困境等為由,提出延長還款期限、減免利息乃至減免本金的訴求。如遭拒絕,或金融機構提出的償還方案未達預期時,借款人便頻繁、惡意進行不實投訴,以逼迫金融機構最大程度滿足其減免本息的要求。然而,金融機構發現,這些毫無關聯的借款人提供的證明材料存在高度一致的模板化特征,疑似“債務優化”職業黑中介的統一操作。
經深入調查,警方發現這些借款人在其證明材料中提及的工作單位中沒有任何社保繳納記錄,相關材料很可能系偽造,且幕后都指向了同一個人——上海市某法律咨詢公司負責人孫某,且這些借款人均與孫某及其關聯人員有資金往來,據此,經偵總隊指導寶山分局開展立案偵查,很快鎖定了一個以幫助借款人優化債務為名,通過偽造證明材料詐騙金融機構資金的犯罪團伙,并于今年4月將孫某等5名犯罪嫌疑人抓獲歸案。
孫某偽造的困難證明。圖片來源/上海警方
上海市公安局寶山分局經偵支隊支隊長楊馨煒告訴上游新聞記者,調查中警方發現,犯罪嫌疑人孫某并無律師從業資格,但為了牟取非法利益,他開設了一家法律咨詢公司,并對外謊稱為專業法律工作者,為了誤導客戶,她還特意租借與律師事務所同一樓層的辦公場所。其間,孫某通過社交媒體、互聯網平臺及線下渠道推廣引流,雇傭倪某等4人利用“專業債務優化、停息掛賬、減免罰息、輕松分期”等廣告話術對外公開招攬客戶,按照逾期金額的5%至10%收取高額手續費,并簽訂“停息掛賬”服務合同,通過為逾期人員偽造虛假證明、反復惡意投訴金融機構等手段,逼迫金融機構重新協商還款協議、騙取金融機構減免貸款本息。
以借款人史先生為例,2023年1月起,史先生在網貸平臺陸續借款4萬元,到期后經網貸平臺一年內十余次催收仍未償還,征信受到影響,進而更難從其他金融機構貸款,急需資金周轉的史先生在網上看到廣告后便聯系了孫某團伙。在溝通過程中,孫某自稱是某律師事務所專業法務,有豐富的金融債務處理經驗,與多家金融機構有內部特殊合作渠道,并已成功幫助眾多逾期借款人停息掛賬、減免本息,史先生只需支付一筆手續費就可以減免債務。
為盡快解決資金困境,史先生便根據孫某要求,與其簽訂了相關合同并支付了逾期總金額的10%作為手續費,約定在一個月內,將史先生的債務處理為停息延期兩年。后團伙成員冒充史先生與金融機構溝通,謊稱史先生系因家庭成員身患重大疾病致貧、目前無收入等原因造成資金緊張,從而導致信用卡、網貸逾期未還,要求金融機構將原逾期欠款停息延期,并在15天內反復惡意投訴金融機構,逼迫金融機構與之重新協商。
5名嫌疑人被抓獲。圖片來源/上海警方
為了提供金融機構所要求的證明材料,孫某團伙偽造了史先生居住地村委會開具的低收入人員證明,偽造了史先生家人身患癌癥的診斷證明、付款記錄,相關材料上的公章均系團伙成員利用電腦繪圖軟件偽造。利用這些虛假證明材料,孫某團伙詐騙金融機構與史先生重新協商還款,減免了近一萬元的利息,并延長還款時間兩年。
據查證,孫某團伙共偽造了90余名信用卡、網貸逾期人員的各類證明材料,從中非法牟利50余萬元。上游新聞記者了解到,與孫某簽訂協議的借款人欠款金額達460多萬元,因使用虛假材料和惡意投訴,造成金融機構100余萬元的直接經濟損失。
目前,孫某等5名犯罪嫌疑人已被警方依法采取刑事強制措施,案件在進一步偵辦中。
上游新聞記者 時婷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