喵~大家周四好呀~
我最近被丁老師表揚了。看過之前寫的《挨罵》系列的同學知道,我被老師表揚是一件多么稀罕的事情。
近期身體稍微不那么難受的間隙,我把很多過去的思路進行了整理沉淀。今天這篇想和大家分享我最近體悟到“成長最快的方式”——不是聽課、不是閱讀,而是把你丟到一個全新的環境中,讓你來“被迫”應對這些變化。
其實我們每個人來到世間,這輩子都有自己的功課,并且不同人之間的功課并不相同。但是我們往往“不認”,不認為那是自己的功課,自己主觀意愿認為另外一個事才是更重要的。
人的一個巨大的升級,就是真的找到并且“認下”這些原本就屬于自己的功課。
我從2021年開始接觸修行,至今已近4年。這個過程,就好像在學生時代有某一門科目從不及格考到100分的過程一樣,20分考到60分總是容易的,找個家教補補課就能實現,仿佛每天都能看到自己的成長和變化,非常有成就感;60分到80分難了一些,80分到90分更難,到了90分以上,每提升1分都格外艱辛。
我們在練習的時候經常會講到一句話,叫“覺察是改變的第一步”。無論是練習轉念還是觀念,起初的時候,“看見念頭”總是容易的,難的是堅持。而隨著一項練習做到千日,難題不再是“堅持”,而是“看見”。
能被看見的念頭都是顯性的,更難的是隱性的念頭,你壓根看不到它們,但是這些念就像冰山的下半部分一樣——那才是構成你生命的大部分。
人有太多的慣性是自己看不見的,我們幾乎每個人都在慣性中睡覺。
舉幾個這半年的例子。
比如說一個月之前寫的這篇《》,講得其實就是我突然“被迫”改變了以前的消費慣性。以前家庭現金流還不錯的時候,我看不見這些慣性,會認為某些開銷是“必須的”;而當身體原因停掉工作、收入驟減的時候,我才會看見這些慣性。
還比如說,我在學習中也有超強的慣性。雖然我覺得家長們可能普遍希望有我這樣一種“讀書、學習完全不需要操心,自己卷自己”的孩子,并且對于大部分人來講,學習是一件好事;但凡事物極必反,我就已經屬于“自卷”到“反”的程度了。我已經上癮到除了學習之外,其他什么事情都不想做,甚至是通過學習來逃避實踐,而且我對此還不自知,這個就有問題,就是過猶不及了。
剛好因為身體的原因,我沒有辦法像以前一樣每個月飛來飛去;因為偏頭痛,腦力也不支持我像以前一樣每天去閱讀大量的書,去往里塞知識。由于這樣一個內環境的變化,打破了以前的慣性,我才看到自己之前對于知識的渴求,其實已經進入了一種近乎病態的狀態。就像丁老師說知識“過了”,對我來說已經是毒藥了。但是慣性會讓人停不下來,因為那個東西太上癮了。只有發生一些事情把慣性打破了,人才會從慣性中走出來。
再比如說,2023年8月丁老師就推動我去做身體功課,已經過去快2年了,之前只艱難地寫完了開題報告。我自認為是一個執行力非常強的人,我不想去做這件事情,一定是有底層的卡點。
之前總是老師推一步,我走一步,我一直都沒有去看到底層的原因。這次因為懷孕,身體的不舒服,就好像是生了一場長達半年還沒結束的病。難受的時間太實在是太長了,你有半個月、一個月不舒服,還會有一個期待,就是“當我好了之后可以再做什么什么事”。可是如果你的生病時間長達三個月以上,甚至半年,是真的會改變一個人的人生觀的。你會覺得曾經生命中一些重要的事情,現在排序會往后放了,然后生命觀價值觀都會發生一些變化。也因此,我才能夠看見底層的原因。
我看見其實最底層的原因是,我對這一世自己的人生是非常不滿意的。各種硬件配置都不滿意,身體也不滿意,環境也不滿意,作為“人”的各種能力也不滿意。加上我從小就總是有“自己不屬于這個世界”這樣的想法,這兩年通過各種辦法終于找到了答案,我就更不開心了,覺得自己是被“流放”來的。雖然老師、同門都在跟我講“既然這輩子來了,那就有這輩子的使命”,我道理上知道,內心其實是不認的。
就好比你打游戲,開局分到了一個自己不喜歡、配置也遜爆了的角色,還不能退出游戲,被按頭困在里面,只能擺爛打發時間。身體只是我眾多“不滿意”配置中最拉垮的,我不接納所有先天配置,自然沒啥動力改變。
最近因為在學一部經典(就上周推文寫的),講視頻課的老師已經到了癌癥末期,我聽他的課受到極大鼓舞。最近他講的一句話完全改變了我對人生、對身體的看法。他說“娑婆是自心穢的顯現,而極樂是自心凈的顯現”。
天吶,我才發現之前一直是“受害者心態”,只想著怎么從這里逃出去;但是聽了他的話我才知道,我其實一直都有主動權、有能力去改變。跟我在哪里沒關系,本性真心一直都跟著我,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是我自己眼拙看不見,手捧摩尼寶珠卻不知道用。
問題不在外部,而在我自己的心“迷”而未“覺”。悟后當下即是彼岸。
恰到好處的境況,又恰好聽了這樣一門契心的課。如果早一年或者晚一年聽,估計也就跟平常聽課一樣做做筆記而已,沒有正在面對漫長身體痛苦的時候這么深的感觸。
這個時機,也太妙了。
因為這些體悟,我被老師夸是“真修行”“進步很大”。啥是“真修行”呢?就是在心上修。那啥是“假修行”呢?只在文字上、在嘴上修,沒有改變心。
所以我覺得,不管是生一場大病然后痊愈,或者是像我一樣由于某些生理階段要承擔覺受的不舒服不得不停下,再或者突然面臨失業,其實從長遠的人生來看,這些巨變對這個人都是一件好事,會讓人有飛躍式的成長。
要不然的話,我只會A項目不做了去做B項目,B項目不做了去做C項目。變的只是“事兒”,我這個“人”并沒有變。每一年兜兜轉轉看起來做的是不一樣了,但做事的方式并沒有改變,格局、心量還是現在這么大。就好比容器只是一只碗,無論裝米還是裝水,它就只能裝一只碗那么多的東西,換個事情還是以前的心智水平,做跟以前規模、賺差不多的錢。
這半年(未來可能會延續到一年)的暫停,讓我更深地看見自己,才有把碗換成盆的可能性。
有一個非常有爭議的觀點叫“感謝苦難”。有一些人認為應該感謝苦難讓自己成長,另一些人覺得苦難是永遠的傷痛不值得感謝。我覺得苦難只是引子,往深來講,要感謝的不是苦難這件事本身,而是你在其中的覺察。就是這個讓你痛苦的事情,它觸發了你的生活發生一個變化之后,你有沒有覺察?
現在我是難受的,同時我是保持覺察的,就是痛在身體,可是我的覺知一直在線。甚至前段時間我還在跟劉同學講,等到生完孩子之后,我可能會計劃把小朋友帶到半歲再回歸工作,嘗試一段時間全職媽媽的生活。
這樣的想法對于過去的我來說是不可思議的,畢竟以前我眼里可是只有工作和自己的興趣愛好,連自己的飲食起居都靠劉同學和阿姨打理,我開心最重要。盡管劉同學已經主動講過100次我可以“管生不管養”,所有紙尿褲都他來換,所有夜奶都他來喂,但我還是想體驗一下。我覺得這些“瑣事”可以讓我對生活有更深的認知,趁還在激素沒消退的母愛爆棚階段趕緊做一下,過了這村可能就不想體驗了。
我覺得重要的不是你在做的這件事本身,無論工作還是生活,而是你有沒有去帶著覺察去做,還是說你一直在重復一年又一年的生活。很多人都會講現在什么行業賺錢,做什么事情賺錢,其實更重要的是一個是什么人來做,還有用什么樣的心態來做。做家務和生活,其實也是類似的。還有學習,重要的不是你學的什么本領,而是你用什么樣的心態去學。
改變自己原本的生活節奏,是一個非常好的契機,讓人去看見、升級迭代自己。如果你正面臨著或者即將面對這樣的“巨變”,一定要珍惜,千萬別放過這個“人生難得有幾次”的巨大成長機會。
我們下周四14:00見~
如果想圍觀喵的朋友圈,或者有什么悄悄話想和喵說,可以加這個微信號哦(如果加過喵其他微信就不用重復加啦)~
我的這些文章也值得你讀一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