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號下午4點23分,有網友發布了在湖南株洲田心支行的監控錄像,4個成年人在暴雨中艱難的抬著輪椅,輪椅上面蜷縮著一個面色蒼白的張桂芳(化名),這個是被肝癌晚期和偏癱重度貧血折磨的57歲老人。
他是為了取出自己賬戶里面的5萬塊錢救命錢,被迫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完成了一場殘酷的生存證明。
死者的女兒李婷(化名)在中說:我媽疼的直冒冷汗,存折密碼輸錯了三次,工作人員還要求核實簽名筆跡。
根據現場的目擊者描述,當桂圓第三次要求重新簽單據的時候,張桂芳握筆的手已經抖的不行了,后來是在銀行的旋轉門前就倒下了。
這場持續了87分鐘的取款垃圾戰士暴露了現代金融系統的一個矛盾問題,根據農業銀行的公告是特殊業務辦理指南,代理取款需要同時滿足的條件是:雙人見證,醫院的診斷證明,公證處的授權書等七項要件。
但是在這次事件中,家屬出示了全套的住院病歷和醫生的證明的時候,柜員仍然是要堅持要本人到場來激活賬戶的。
當他提出連線的時候,他們卻說設備故障,要求啟動應急通道,被告知要提前三天預約,這是死者女婿在社交媒體上控訴的。
而銀行在事后的聲明中,提及了關于上門服務的事,在事發當日始終是處于需要上級審批的一個狀態,所以沒能上門服務。
事件發酵24小時內,是直接沖上了熱搜,累積以7億次的一個閱讀,還有網友曬出自己奶奶也遭遇過類似的一個遭遇,他說:98歲的老人要求到現場改密碼,是4個保安抬著擔架進去的。
更搞笑的是某個銀行的智能客服的對話記錄顯示,AI系統是竟然建議昏迷者眨眼完成人臉識別。
在田心支行3km的范圍內,7家藥房老板也聯名證實了,近三年至少有33起重病患者被抬到銀行網點的一個記錄。
這種荒誕的一個現象背后是某些金融機構把合規異化為免責工具的一個生態,寧可讓制度碾壓生命,也不愿意承擔0.1%的風險責任。
農行總行的專項調查組已經進駐株洲了,田心支行所有對外的窗口都暫停服務,但是令人不安的是在距事發地300米的某國有銀行,記者暗訪發現,代理重病患者取款仍然需要本人認證,所謂的綠色通道申請表格竟有18頁之多。
監管層也是傳來了消息,銀保監會已經啟動全國范圍的適老服務突擊檢查,那么這一次檢查會不會給這樣的一個特殊通道帶來改變呢?
你認為這件事情銀行需不需要擔責呢?對于這件事情你有什么看法?
本文事實依據來源于極目新聞實地采訪、石峰區政府通報及銀行官方回應,素材經當事家屬授權使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