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TikTok上昨天一段觀看量破百萬的視頻中,美國一名26歲的高中英語教師以直白憤怒的語言,宣告自己將辭去教職,并痛斥一整個“被科技吞噬并毀掉”的美國年輕一代。
“我決定離開教育界,我要辭職了。周五就是我最后一天。”這位名叫漢娜·瑪麗亞(Hannah Maria)的10年級教師如是說,“周五之后,這個教室就不再屬于我。”
在一段9分半的視頻中,漢娜利用她的備課時間對著鏡頭傾訴,稱如今教室里的學生不再渴望學習,而是沉迷于TikTok、電子游戲,甚至通過ChatGPT等AI工具抄作業。
來源:華人生活網
“我真的真的想說……科技正在毀掉教育。”她滿臉倦意地說道。
漢娜任教于一個從六年級到十二年級都人手一臺iPad的學區。然而在她看來,這些設備并沒有帶來幫助,反而成了壓垮美國教育質量的負擔。
“這些孩子根本不會讀書,”她直言不諱地表示,“因為他們習慣了讓機器讀給他們聽,點個按鈕讓系統朗讀。注意力越來越差,一切都需要高刺激,他們一刷就能連著刷十幾個短視頻。”
她繼續描述如今課堂上的慘狀:學生不愿意寫哪怕一段文字,若被要求手寫作業還會大發雷霆,只想用iPad“打字”——并非為了提高效率,而是方便復制粘貼或直接用AI代勞。
“他們只想用技術來娛樂,不想用它來學習。”她嘆道。
但她認為,學生的表現只是冰山一角。讓她更擔憂的是,屏幕世代正在變得“毫無興趣、毫無責任感”。
“他們不在乎世界,他們不在乎怎么寫簡歷、不在乎如何寫求職信。他們以為手里的這臺設備就能讓他們混一輩子。”
“我對我教的很多孩子,真的不抱太大希望。”她承認自己也曾遇到過一些聰明孩子,但她堅信,大多數學生之所以墮落,是因為“上一代人辜負了他們”——讓基本功讀寫算式被科技幻象取代。
“在我那個年代,‘看電影’是種獎勵。現在他們說要看電影,其實是要邊放背景影片邊滑手機、聊天。”
她說,如果是電影欣賞課,全班能認真看的學生“屈指可數”。
漢娜的“解決方案”極為激進——全面禁止學校中的個人技術設備使用。
“我認為,必須把科技從孩子們手中拿走,直到他們上大學。”她說道,“你可以說我老派,但我只求你看看考試成績、看識字率、看這些年從無科技到高度依賴科技的落差。”
“如果你不會讀書、也不愿意讀書——你永遠不會擁有真正的個人觀點,也永遠不會理解法律與政府為何重要,更不會明白投票權的意義。”
她呼吁教育政策制定者——包括學區董事會和教育局長——回頭看看數據,看看每況愈下的學生成績、識字能力和對技術的依賴。
“花預算去買課本、練習冊和紙質材料,沒有什么不好。”她強調,“也許要20年才能修復,但你必須從現在就開始逆轉趨勢。”
事實上,漢娜原本并不打算成為教師。三年前她因受家庭教育傳統的影響而加入教師隊伍,欣賞學校日常的規律性和與青少年相處的機會。
她曾教過電腦技能和數字藝術,一度是技術派的擁護者,但如今卻認為科技正在摧毀整個年輕人的系統。
“我起初想離開的最大原因是薪資。”她坦言,“但如果整體體驗好些,我也許能咬牙堅持下去。”
可現實讓她徹底心碎。“現在這一代學生真的太難了。我承認我撐不住。對于那些現在還在堅持的新教師,我敬佩你們。愿上帝保佑你們。我真希望自己能更堅強。”
不少網友紛紛留言支持漢娜的觀點:
“讓學生回到計算機教室學技術,把Chromebook趕出教室!”
“我就是Gen Z。新冠那幾年在家上網課后,我感覺整個人變笨了。注意力一塌糊涂,連學習方法都忘了。”
“我教的學生現在連谷歌都懶得用,有AI直接告訴他們答案,點點鼠標就完事了。”
“我去年剛開始用AI。如果我高中時就有這東西,我可能現在什么都不會。”
“我小時候,每學期最后一天就像圣誕節一樣快樂——老師會把她一整年沒收的電子產品還給我,哈哈!”
“我曾在達拉斯最糟糕的社區任教幾年,完全同意你的看法!我能講出來的故事,絕對會讓人震驚。”
這位女士說得太對了。我親眼見過。唯一想補充的是——什么時候開始,媽媽們也不教孩子閱讀了?
在 視頻 爆 紅 后, 漢 娜 又 發布 了 一條 后 續 視頻, 說明 她 依然 尊敬 她的 學校 同仁, 但 她 同時 也 表示:“ 我 已經 選擇 了 這 條 路, 現在會 走 到底 了。”
多說一句:
微信更新了推送機制,很多小伙伴反饋說經常看不到我們的更新,這里建議大家將我們的公眾號加一個星標★,以免錯過我們的推送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