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傍晚6時,3張折疊椅、2面斑駁的鏡子、幾把電動推子,三三兩兩的“十元快剪”在河池金城江區西城時代廣場準時“開攤”,吸引著下班族、廣場舞老人和帶娃家長排起長隊。
“以前去理發店要等半個小時,現在散步順路就剪了,回家再洗頭。”韋女士告訴記者,她二年級的兒子頭發長得快,1個月要剪一兩次,而在理發店剪一次就要二三十元,“我們就住這附近,今天剛好看到有‘十元快剪’,就帶兒子試試。”
老年群體更是露天理發攤的“鐵粉”。60歲的張先生說:“之前在社區理發店剪一次要25元,還總讓我買染發膏。這里不啰唆,10元搞定。”據攤主之一的韋球明統計,其顧客中60歲以上老人占比約60%,部分老人甚至將“廣場舞+露天理發”組合成固定日程。
記者走訪發現,廣場上的“十元快剪”攤主均有10年以上理發經驗,多數曾經營實體店,但因競爭激烈、成本過高轉戰露天。韋球明坦言:“現在年輕人愛去網紅店,我們老手藝人靠手藝吃飯,擺攤更自由。”
“我做這行20年,擺攤有兩三年,以前是商場理發師,現在是露天理頭匠。”57歲的韋師傅擦拭推子說。他曾在廣東當學徒,也回金城江開過理發店,因租金上漲被迫轉戰廣場。如今,他的露天攤設備總價值2000元——進口剪刀、可調速電動推子,外加一套自制吸發器。“工具貴,但省了房租水電,日均收入200元到300元,比開店時還多。”
韋師傅的“固定客源”遍布周邊小區。常有老顧客預約上門理發,收費仍是10元一次;節假日時,附近小區物業會邀請他進駐小區擺攤。“勞動節、重陽節我都在社區里剪發,老人小孩排著隊,比廣場還熱鬧。”他坦言,露天理發靠的是“手藝硬、不套路”。“有次客人夸我剪得比連鎖店還好,我直接回他說在我這兒沒洗頭服務,但剪發絕對不輸人。”
盡管生意火爆,露天理發攤也面臨爭議。有市民反映,個別攤主存在工具消毒不規范、碎發清理不及時等問題。對此,韋師傅主動推出“三消毒”標準:推子、梳子、圍布“每客消毒”,接受顧客監督。他說:“現在出來擺攤的同行也越來越多,市場應該也會隨之更規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