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量不加價”房是指名義房價上漲,但按照實際使用面積計算房價下降的房子,主要指那些高贈送、高得房率的房子。
房價有多種衡量方式,在未來按照使用面積計算房價將會成為購房者的一個重要參考。下面我們從三個角度來探討這件事:
高得房率成熱銷項目的重要特征
近年來四代宅成為市場的熱點,目前很多城市熱銷項目全部都是四代宅概念的產品,核心賣點之一就是高得房率。比如通過各地政府的政策支持,四代宅產品的陽臺或者綠化面積不計容或按照一半計算容積率(),導致這類產品實際使用面積普遍較高,部分極致項目實際使用面積甚至能達到120%,很多購房者因為高贈送、高得房率入手四代宅產品。
按照使用面積評估購房在當下更為理性
從購房者角度來看,按照使用面積計算房價最為實惠,尤其是在四代宅興起以及國家推行好房子的標準之后,高贈送將會成為一種趨勢。以產證建筑面積100平為例,此前的得房率是70%左右,現有高得房率的項目可以做到120%,那么實際使用面積就從70平米增至120平米,尺度差有50平米,足足多出一個小套房。按照使用面積來計算,空間相當于增加了70%。這就解釋了為什么四代宅賣的貴,還賣得好的原因,也就是說只要漲價空間小于70%,那么老百姓買到的房子實際就沒有漲價,購買就是合算的。
未來地產調控解題新思路,打造三贏局面
從當前調控政策的思路來看,按照建筑面積來衡量的房價水平必須拉高才有利于房地產行業的止跌回穩,我們過往歷次的救市都是通過拉高地價、房價來實現的,本輪也不會例外。但是隨著房住不炒政策的執行,住房的金融屬性層層剝離,老百姓也更關注于居住屬性,因此必須給購房者讓利,讓購房者得到更大的實惠,老百姓才會出手。
也就是說即使名義房價(按照建筑面積評估的房價)是上升的,但是通過高贈送、高品質標準的加持,按照實際使用面積來衡量的房價其實是下降的,這樣既有利于房地產市場的調控,穩定預期,也有利于滿足購房者更高品質的居住需求。
從長期來看,按照套內使用面積計價是國際趨勢,未來我國也會向這個方向靠攏。對于開發商而言也是利好,隨著四代宅包括好房子標準的逐漸落地,給予開發商打造產品更多的創新空間,只要能夠打造出高品質又實惠的住房,哪怕名義房價上升一些,老百姓也樂意接受,這些住房在未來也有一定的市場空間。
—關注同策研究院視頻號—
—上海年報下載—
聲明:本同策研究院微信公眾號內容版權、報告發布等最終解釋權歸同策研究院所有。所述內容和意見僅供參考,不構成市場交易和投資建議。未經本公眾號授權,嚴禁在任何平臺(包括但不限于微信公眾號)以任何形式(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錄音、錄像)傳播本同策研究院公眾號刊發的所有內容。抄襲、盜用及篡改我司發布內容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歡迎大家監督舉報。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若有疑問請聯系郵箱songxuemei@tospur.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