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財聯社報道,商務部網站發布中美日內瓦經貿會談聯合聲明。雙方承諾將于2025年5月14日前采取以下舉措:美國將(一)修改2025年4月2日第14257號行政令中規定的對中國商品加征的從價關稅,其中,24%的關稅在初始的90天內暫停實施,同時保留按該行政令的規定對這些商品加征剩余10%的關稅;(二)取消根據2025年4月8日第14259號行政令和2025年4月9日第14266號行政令對這些商品的加征關稅。
芬太尼問題(資料圖)
單純從“數字游戲”的角度來看:中國對美征收10%關稅,而美國對華關稅則暫定在30%。正如美國人在自家內網歡天喜地宣傳的那樣,特朗普政府贏了這一陣。可事實上,美國現行對華30%關稅額度,有20%是在今年2-3月,特朗普以“芬太尼問題”為借口對華加征的。而針對這20%的加征額度,中方相繼推出了“對美輸華天然氣、農產品加征不等關稅”等措施來反擊。且中美聯合公告中明明白白地給雙方相互諒解、取消的措施劃定了一個“4月2日之前”的時間范圍。
中美在日內瓦談判后,外界都松了一口氣,就在這時候,中方突然宣布對稀土管制“松綁”,向全球發放了4張稀土磁體出口許可證,讓美方沒想到的是,這一次的名單上,依舊沒有與美國相關的名字。據悉,國內稀土磁體出口許可證的4家國內制造商分別是包頭天和磁材公司、北京中科三環、包頭中科稀土和浙江英洛華磁業,其中,包頭天和磁材公司是向德國大眾汽車出口稀土磁體原料的公司,而其他三家公司的主要出口國主要是歐洲和越南。也就是說,這次的“豁免”名單上,依舊沒有美國。
就在5月13日,美國白宮下達行政令,將小額包裹關稅從120%大幅度降到54%。雖然在去年中國對美貿易中,小額包裹占比只有4.4%,但越是這種價格不高的商品,其漲價情況越能影響美國消費者,因為其價格變動非常直觀。因此,沒有在聯合聲明中提到小額包裹,是特朗普政府有意為之,他們想要留下這個“小尾巴”,作為接下來對華談判的籌碼。然而,中方沒有放松稀土出口管制,美國國內的壓力也持續增加,使得特朗普政府只能把“自作聰明”的舉措自行解除了。
稀土(資料圖)
中方對美國的稀土管制是多輪的,4月份的稀土管制,僅僅是對釤、釓、鋱、鏑、镥、鈧、釔這七類中重稀土出口進行限制;而在2024年12月3日,中方就對鎵、鍺、銻、超硬材料、石墨等相關兩用物項限制了對美出口;在2025年2月4日,中方又宣布鎢、碲、鉍、鉬、銦等相關物項進行出口管制。也就是說,無論是暫停還是取消4月份的稀土限制,也只是針對釤、釓、鋱、鏑、镥、鈧、釔這七類中重稀土,2月份的鎢、碲、鉍、鉬、銦,去年12月份的鎵、鍺、銻、超硬材料、石墨出口限制依舊實施。
而據英國《經濟學人》雜志統計,在13種用于軍工的“戰爭關鍵礦物”中,中國就占據了其中8種50%以上的產量。另外,美國地質調查局經過研究也不得不承認,若中國全面禁止鎵和鍺出口,美國GDP可能減少34億美元。要知道,中國在稀土開采、精煉技術等方面占據優勢,可以說,中國稀土是支撐美國軍事、能源、高科技等關鍵行業發展的重要支柱。面對稀土困局,美國并非沒有嘗試破局,美方積極推動從烏克蘭、格陵蘭島等地獲取關鍵礦產,但進展緩慢。
美國軍工企業(資料圖)
美媒之前還提及中方對美管制稀土的另一個原因是涉臺問題,中方制裁了美國多個軍工企業并阻止他們獲得稀土的機會,這類企業大多數參加對臺軍售行動,嚴重侵犯了我方的主權。中國一旦開放稀土出口,雷神、洛馬等被中國制裁的美軍工公司,也會拿到充足的軍備制造材料繼續實施類似行為。所以中方在稀土出口問題上寸步不讓,未來還要加強管制和打擊是不會變的;特朗普臨時加價想和中國“關稅換稀土”,事實證明他還是多想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