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外賣大戰的隆隆炮火,京東迎來了三年以來最好的業績。
北京時間5月13日,京東集團發布了2025年一季度業績。一季度,京東集團收入為3,011億元人民幣(約415億美元),同比增長15.8%,遠超市場預期,在保持加速增長的同時也創下近三年來的最高同比增速,達到同期大盤增速的3.4倍,領跑行業。
一季度,京東集團的季度活躍用戶數實現了連續6個季度同比雙位數增長,增速超過20%。第三方商家成交用戶數和訂單量保持同比雙位數增長。
“一季度我們迎來2025年的良好開端,收入和利潤均取得強勁表現,”京東集團首席執行官許冉女士表示。“消費情緒提振,疊加京東供應鏈能力及用戶體驗的不斷優化,共同驅動了我們的業績表現。一季度,用戶增長也尤為強勁,反映出消費者對京東日益加強的信任與認可,也進一步鞏固了我們的業務生態。此外,我們在新業務探索中取得令人鼓舞的早期成果,相信這些新機遇將進一步助力我們取得長期、高質量地增長。”
這是一場從電商、外賣到即時零售的實力角逐。挑戰和機會并存,如何通過新老業務的整合重塑,實現對業務結構和商業模式的重構,這對京東來說,意義深遠。
劉強東提振京東士氣
在分析京東業績突破式增長背后的動因時,劉強東的坐鎮一線,是一個繞不開的關鍵因素。
據媒體報道,2024年,劉強東每周都會參加零售、物流等業務部門的例會,直接解決方向性問題,指導創新業務,并帶隊同合作伙伴溝通。今年1月25日,劉強東更是被曝身著京東物流標志性紅色服裝,參加了京東物流新春家宴。
劉強東的頻繁現身不僅是一種姿態的展現,更是一次帶領京東從業務方向到體系建設的重振旗鼓。
在人才激勵和組織架構上,劉強東推動了更加高效完善的激勵機制重建——通過“Big Boss”機制,將權力下放到一線團隊,讓基層組織能夠自主決策。同時,通過精簡組織層級的方式,提升決策效率與組織靈敏度,釋放組織的活力。
同時,還晉升了包括京東集團CEO許冉、京東物流CEO胡偉在內的多名核心高管,以期強化管理層穩定性,維持決策效率。
而為了讓策略能夠更高效地貫徹執行,劉強東進行了十分頻繁的組織業務培訓。據接近京東的人士透露,2024年一年,劉強東給京東管理層做了1800人次的培訓,每周至少4天,給京東各個部門進行戰略設計、業務打法、團隊能力建設,甚至用戶體驗細節等直接指導,一度講得聲帶撕裂,聲音嘶啞。
而作為京東真正意義上的靈魂人物,劉強東是目前少數仍舊全力深入業務一線的頭部大廠創始人。甚至在回溯這次戰略調整的過程中,可以發現,站在京東成立近30年這個當口上,劉強東對于業務的全面把控,進入到了更全面的階段。
從2024年至今,劉強東直接主導了京東多項戰略和業務決策的制定。并且,在戰略明確的基礎上,劉強東還是通過決策的快速部署,深入介入一線業務運營,全面推動著策略的落地執行。
也是在這個過程中,開始進一步將用戶體驗提高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并逐步重拾對“低價”的重視。
早在2023年,劉強東就提出過圍繞產品、價格、補貼、服務、技術的20種增長方式。他曾在內網發帖,反思一直以來的執行錯位,“我們天天說客戶為先,可是工作中處處以自己為中心進行思考”。
在劉強東看來,零售生意萬變不離其宗,應當為消費者省錢,提供超出消費者預期的服務。也正是在他的推動下,在京東以“用戶體驗、成本、效率”為核心的變革策略中,用戶體驗被擺在首位。
以至于“決策時不要忘了用戶”的條幅幾乎出現在了京東所有的會議室里。
劉強東坐鎮一線,親自打仗、督戰,“一是能對戰略項目給予清晰、明確的指導,二是極大提振了全員的士氣”。
這是一次變革,是一次宣戰,更標志著京東正在重拾戰斗精神:劉強東親自下場,不僅在戰略層面給予清晰、明確地指導,更極大地提振了全員士氣。
外賣完善商業閉環
而在劉強東著力推進的戰略中,外賣業務所帶來的價值,顯然不僅僅停留在數字層面。
自今年2月全面進軍外賣行業后,京東外賣業務迎來了飛速的增長,日均單量峰值迅速突破1500萬單。財報發布當日,京東管理層在財報電話會議上透露,京東外賣的日單量已接近2000萬單,入駐商家門店數超過100萬家。
僅僅3個月的時間,就躋身行業頭部陣營,京東外賣的強勢增長,既離不開劉強東從公司戰略到各業務協同的多管齊下,也是行業在逐步走向重組與轉型的過程中,所必然經歷的動蕩與變革。
首先便是改變騎手的生存處境。
2月11日,京東外賣正式宣布啟動“品質堂食餐飲商家”招募計劃。隨后,京東宣布將逐步為外賣全職騎手繳納五險一金,且五險一金的所有成本由京東承擔。
并且,劉強東要求京東外賣短期內也將招募10萬名全職騎手。
與此同時,競爭者的入局,也必將帶來商家成本的下降。正式進軍外賣市場后,京東提出了對“品質堂食餐飲商家”免傭金,并且官宣了外賣的百億補貼計劃。
這背后,體現了劉強東對于當下外賣業務痛點的深入思考。在2024年的一次內部講話中,劉強東為外賣業務提了三條規矩:京東外賣的凈利潤永遠不許超過5%;為所有京東的全職外賣員上五險一金;技術應該用來帶動成本下降、效率提升,而不是壓榨勞動者。
在公義背后,也是更深入的利益考量。
對于在零售板塊深耕多年的京東來說,入局外賣,其實是一次對即時零售業務的戰略性延伸與補充,更是對電商這一基本盤業務的反哺。
公開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即時零售市場規模已達6000億元,預計增速將保持在20%至30%,未來有望突破2萬億元。這對于深耕零售業務的京東來說,是一個必然要拿下的市場。
而這個過程中,外賣業務成為了京東進一步放大即時零售業務的關鍵一環。
在今天這個流量紅利見頂的時代,外賣毫無疑問地成為了持續穩定的流量來源。通過提高日活來提高GMV,提高京東物流、即時零售、達達等運力的復用率。一舉多得,撬動全業務鏈條的全面增長。
目前這種流量的帶動作用已經顯現。雖然短短的不到3個月時間里,京東的外賣業務收入規模仍然有限,但其帶來的訂單量暴增,已經帶來顯著的業務協同作用。據悉,目前外賣用戶也會在APP上進行跨品類購物,為電商主業帶來了有效的增量。
這也成了京東持續投入外賣業務的決心來源。正如劉強東所說,京東是在認真做外賣。與此同時,京東也一直在認真做零售,既要穩住基本盤,也要做好新業務。
這是一場京東的開拓之戰,更是一次行業的變革序曲。
在保持產品、價格、服務優勢的同時,解決行業痛點,提升用戶體驗。
以提升用戶日活和運力等基礎設施復用的方式,推動全面的降本增效。對于京東而言,以進入外賣的方式,完善商業版圖,提升全鏈條的運營效率,通過外賣與零售業務形成互補,增強用戶黏性,優化平臺流量分配效率,拓展高增長賽道,提升長期競爭力。
京東用數據和行動,證明了自己的高效執行和資源整合能力。
“低價心智”助推京東零售飛速增長
雖然外賣業務做得風生水起,但對于京東來說,強勢業務的持續堅挺,才是撐起這份3年以來最佳財報的基礎。
財報數據顯示,一季度,京東集團在核心品類上的優勢愈加穩固。京東零售收入同比增長16.31%至2638.45億元。帶電品類收入同比增長達到17.1%,日百品類收入同比增長達到14.9%,其中商超品類連續5個季度保持收入同比雙位數增長。
這其中,“低價心智”成為了關鍵推動力。
在全員重拾“低價心智”的要求下,京東的業務線有明確獲取“最低供給價格”的考核,在部分商品上如果未能從品牌側獲取最低價格,京東則不惜采取第一方補貼的模式,去實現“C端低價”。
這些舉措有效地幫助京東實現了在3C和日用百貨領域的防御,也讓京東零售的利潤表現達到了過去三年同期高點:經營利潤同比增速達到37.75%至128.46億元。
綜合銷量的提升,除了來源于用戶對于在京東購物更有性價比的認知,還來源于劉強東對核心頭部品牌的把握,提升產品力。他要求京東業務線更頻繁更深度地和3C、日百頭部品牌溝通并尋求深層合作,以獲得核心頭部品牌在供應鏈層面的支持。為了能夠進一步獲得華為、小米、名創優品、山姆等自帶流量的大供給方的支持,京東選擇深度綁定,形成新的深層合作以獲取更多的供給。
不僅如此,京東對于新品、首發的重視度也在提高,季度內完成了Massimo Dutti、萊珀妮、Crocs等品牌的新品首發。這對于提升活躍度和用戶購買頻次有著顯著地拉動。一季度,京東的季度活躍用戶數實現了連續6個季度同比雙位數增長,增速超過20%。第三方商家成交用戶數和訂單量保持同比雙位數增長。
零售業務的增長,還是要回歸到對品類和品牌的精細化運營上。
京東集團首席財務官單甦在電話會中提到,商超品類和時尚品類的收入增速均達到雙位數。其中,商超品類實現連續5個季度保持收入同比雙位數增長。接下來,京東超市會進一步開發、釋放外賣和即時零售帶來的協同效應,滿足用戶在不同購物場景下的多樣化需求。“我們將增強用戶的精細化運營,為用戶提供包括核心零售、即時零售和外賣等多場景下的高質量購物體驗,帶動用戶數和活躍度在今年保持健康增長的趨勢。”他總結道。
可以說,京東一季度業績的顯著增長,是對核心品類、用戶體驗和新業務拓展等多方面協同發力的綜合成果。隨著京東在新業務模式上的探索與嘗試,以及劉強東全力投入其中所帶動的勢能,京東的未來,或將更值得期待。
(本文首發于鈦媒體APP,作者|謝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