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網民梁女士通過視頻爆料稱,自己兩年前拍攝的一張哭泣自拍照片,竟被黃色網站、不良廣告多次非法盜用。而在近期網絡熱議的“高潮針“話題中,這張照片也赫然在列。
5月14日晚上8點多,梁女士再次通過社交平臺發聲,表示涉及盜用其照片的內容已完成刪除處理。
自拍照頻繁被不良商家盜用
女生維權持續2年
5月14日晚,大皖新聞記者聯系了幫助梁女士維權的相關機構,該機構工作人員王先生向記者證實了上述消息?!拔覀兒蛷S商協商后,廠商讓運營者對侵權行為進行刪除處理,目前所有平臺侵權內容已被刪除。”
據錢江晚報報道,梁女士稱,自從照片在2023年被盜用后,就一直忙于各種舉報、聯系刪除這些盜用照片的賬號。就連高考前一天,她還在處理舉報這類情況,但舉報效果微乎其微,盜用者依然源源不斷。
為了維護自己的權益,小梁選擇公開發聲,呼吁短視頻平臺能夠完善舉報制度。但沒想到,她卻再次經歷了網暴,一些網友評論:正常人怎么會邊哭邊拍照?你怎么知道自己的照片被放在了黃色網站?你是不是想紅?
小梁不解,那只是一張很普通的照片,為什么不能友善對待受害者?
小梁的求助內容。圖源:受訪者供圖
對“隨手盜圖”“隨心造謠”
必要時可“自訴轉公訴”
訂婚宴照片被謠傳為會所技師、分享勵志人生被培訓機構盜圖招生、祖孫合照被謠傳老夫少妻……近年來,盜圖造謠事件頻出。
祖孫合照被謠傳老夫少妻/圖截自網絡
其實,那些“隨手盜圖”“隨心造謠”的肇事者,往往并不在乎被盜圖的人有怎樣的生活、會受到何種影響,甚至根本不知道受害者姓甚名誰。對這類人而言,照片中的主角,只不過是他們獲取流量乃至“找樂子”的工具,而非一個個活生生、會受到傷害的人。
從本質上看,這種流行于互聯網時代的誹謗現象,是網絡空間帶來的距離感與疏離感的副產品。對此,社會輿論還應加強監督,激濁揚清,竭力讓每個受害者的委屈都得到傾訴、名譽都得到澄清;司法機關也要依法積極出手,必要時啟動誹謗案件的“自訴轉公訴”程序,有效幫助受害者維權。
用法律“硬剛”才不會一直“哭泣”
平臺不能變相縱容!
如果說主動盜用梁女士肖像的侵權人是“始作俑者”,那么平臺方面若對這種侵權舉報的處理效率低下,無異于會構成一種更深度的“傷害”。畢竟,被盜用的個人照片是在相關平臺上被傳播,如果平臺消極應對,說輕點是一種冷漠,說重點是“縱容”侵權。
梁女士在網絡平臺發聲求助后,雖然得到了部分網友的支持和鼓勵,但也有網友發表諸如“你沒事發什么照片?這不賴你自己嗎”“誰叫你亂發情緒照的”等評論。如此非但不同情、反而抨擊受害者的行為,不亞于制造了“二次傷害”。輿論對于個人權益遭遇侵害所表現出的這種“復雜”態度,也未嘗不是相關侵權行為有恃無恐的一種誘因。這不僅是對受害者的苛責,也在一定程度上暴露出在肖像權保護上的社會意識偏差。
希望梁女士能通過法律武器討回一個公道,同時,面對這樣的個體遭遇,也呼吁相關部門針對侵犯個人肖像權、名譽權的各類盜圖行為,加大常態化打擊力度。要知道,在當前的移動互聯網時代,個人照片的盜用門檻較低,這樣的案例固然再次提醒個人應有更多的隱私保護意識,在網上“曬圖”多些審慎,但若不能建立相匹配的法律保護機制、營造對盜圖行為的“零容忍”共識,梁女士的遭遇便可能發生在每一個人身上。
此事引發輿論關注,已然具備了標志性意義,司法機關不妨將此作為典型案例,依法給予公正處理,早日結束對個人的侵害,也給社會樹立一個正面典型——肆意盜圖,侵犯肖像權、名譽權,就該付出應有代價。用法律為人們的合法權益撐腰,才能不讓受害者一直“哭泣”。
來源:央視網、大皖新聞、上游新聞、正觀新聞 編輯 | 粟曉霞 責編 | 曾義峻 審核 | 黃海
劉曉慶被舉報偷稅漏稅,稅務部門已受理案件
娃哈哈純凈水由今麥郎代工?公司回應!網友吵翻
李亞鵬小19歲妻子稱搬家至普通小區,縮減開支:看房到搬家都是我,房子大小不重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