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達喀爾5月15日電 通訊|從西非塞內加爾到中國廣州南沙——塞內加爾中學生赴華交流收獲友情與夢想
新華社記者司源 張健
5月大西洋東岸塞內加爾的戈雷島,椰林婆娑、海風輕拂。這里坐落著塞內加爾歷史悠久、聲譽卓著的女子中學——瑪麗亞馬·巴精英中學,專門培養全國各地選拔出的優秀女學生。
近日,瑪麗亞馬·巴精英中學的師生們回顧分享了前往中國學習交流的經歷。
2024年3月,瑪麗亞馬·巴精英中學的4名學生阿妮薩·格寧、阿米娜塔·蒂亞姆、恩德耶·法耶、法圖·塞內在校長拉瑪圖拉耶·薩爾和達喀爾學區教育督學的陪同下,前往中國廣州南沙民心港人子弟學校,開展為期3周的深度交流活動。
“我沒想到中國的學生那么開放包容,對我們很友好。”格寧回憶說,“我們不僅一起上課,還成為了朋友。”
“在中國,我第一次親手組裝機器人,第一次用中文寫下自己的名字。”蒂亞姆說,“這些經歷讓我意識到,科技不再遙遠,夢想也觸手可及。”她說,自己正在認真準備申請中國高校,希望未來能在中國繼續深造。
法耶對中國的科技發展和生活便利程度感到吃驚:“中國的現代化程度遠超想象,尤其是綠色出行和高科技生活令人印象深刻。”
塞內則感受到塞中兩國在文化上的相通與情感的契合。她說,中國人所說的“緣分”,塞內加爾也有類似的說法,“這種相識、相知、相惜的感覺,跨越語言與國界。”
從課堂學習到實驗操作,從植樹典禮到傳統工藝體驗等,交流團的成員們用英語與中國同學們一起交流、同堂上課,親身感受到立體、真實、充滿朝氣的中國。
“跨越萬里,到中國廣州進行交流學習,我們的學生成長了許多,也讓我們整個學校感受到文化交流帶來的真實改變。”校長薩爾13日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薩爾說,這項赴華交流項目從2024年提出到最終成行,前后不過數月,但帶來的影響遠超預期。“這不僅是教育經驗的交流,更是青少年之間夢想的碰撞。”
對這所中學而言,這次赴華交流不僅提升了學生的國際視野,也進一步促進了校際合作的實質推進。
據薩爾介紹,瑪麗亞馬·巴精英中學正與中方伙伴探討建立長期互訪機制,未來或將拓展教師培訓、線上課程開發等多個領域。她特別提到,學生歸來后所寫的交流報告,已被塞內加爾教育部門采納,成為推動國際合作的參考范例。
“未來必定會有再一次相聚。”薩爾說,“我們正處在歷史交匯的時刻,青少年之間的理解與合作,將塑造非中關系的未來。”(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