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南抗戰紀念大會:請中學生走上講臺,從歷史紀念走進現實發展
——2025.5.11隴南康縣抗戰紀念活動報道
陳新民報道 “二零二五隴南抗戰紀念緬懷先輩交流大會”上,經串聯動員,來了五六位年輕人,其中兩位是初一學生。
活動主辦者一直認為,抗戰紀念歷史辨析精神傳承必須要考慮后繼上人,不可斷檔!
大會在康縣長壩鎮召開。會議組織方5人提前布置了現場。到會的有退伍軍人、退休村鎮干部、現任村干部、企業家、普通農民和自由職業者,還有中學生。先退后到的有小三十人吧。
5.11逢節日,網上一片“母親節快樂”的祝福問候,可是有多少人想到過,80多年前的世界億萬母親,竟是生活在怎樣的苦難悲憤之中?
主持人開講,一講抗戰起源、過程與終局,二講中國抗戰與世界二戰的密不可分,三講抗戰勝利深具的民族、時代和國際的偉大意義,四講甘肅、西北及西南地區的抗戰特殊性并巨大貢獻。
老干部、老軍人等發言,贊頌先輩之英勇,鼓呼抗爭之精神,落腳社會之生產。西知聯諸位同人爭先講話,闡述抗戰意義,講述各地抗戰大事,介紹知青和知青組織。Z姓女老板說到戰爭說到父輩,一時哽咽不能繼續。有企業家表示,要好好去讀抗戰史書,不能忘了前輩的流血犧牲。
【主持人講授記錄:抗戰時期,甘肅成為大后方,擔負著西北國際交通大通道的重任,蘭州黃河鐵橋更是國際交通線上的咽喉。日寇地面部隊雖未進入甘肅,但空襲轟炸一直未斷。從1937年11月5日起,對甘肅轟炸時間長達六年之久。
我國的國際援華物資大通道還有一條,就是自印度緬甸經滇緬公路到國內的西南交通運輸線。那條線上,戰事更為慘烈。】
本場大會是今年抗戰紀念系列活動的最新一場,仍由四團體主辦。這些團體是:中華黃埔后代聯誼會、中華知青文化協會、西部知青聯席會議(西知聯)和胡璉研究中心。本場加了一家協辦方:康縣長壩村黨支部村委會。陜西知青協會和云南知青協會的標識橫幅掛在現場。
會場不斷穿插提問,獎勵給小獎品。按照主持人所講史實,會場陸續發問:
“甘肅在抗戰中,為全國出兵多少人?”(一中學生舉手,正確答到是40萬人);
“甘肅籍抗戰將領除了邢肇棠、李樹正等,有名的還有誰?”(還是那位中學生答了,有鄧寶珊);
“甘肅作為全國抗戰大后方,有什么油礦貢獻最大?接納了哪家大報紙落戶蘭州?”(一中學生答對,是玉門油田;一老干部答對,是大公報)。
【 知識擴展:甘肅籍抗戰將領中,有八路軍中的侯世奎少將?、黃德魁少將?、康健民少將?和劉懋功少將?等,有國軍中的韓練成(南京陸軍大學,46軍軍長)、李振西(黃埔六期,38軍軍長)、邢肇棠(甘肅陸軍測量學校,新編第五軍副軍長)和李樹正(黃埔七期,滇緬遠征軍第1路第5軍,陸軍中將)等,還有鄧寶珊(同盟會成員,晉陜綏邊區總司令)】
最后,將大獎品——三瓶當地瓶裝糧食酒分別贈送給兩位中學生和一位提供會場音響的普通農民。
兩位中學生是到場最年輕者,被主持人特邀上臺講話。他們講話簡短,但扣在主題,還做了身為年青一代要繼承老一輩精神的可貴表達。據悉二人都是初登講臺,并對抗戰知之甚少。相信他們會受到啟蒙、鼓舞和鍛煉,會在今后得其收益的。這應該算是今天大會的一道亮眼高光吧。
話題被逐漸引導到如何促進當地經濟社會發展上來,眾人踴躍,七嘴八舌。隴南地處甘肅東南,多山多河,歷史上屬貧瘠落后之地。2024年按GDP算,隴南市為600多億元,康縣為30多億元,均呈增長態勢。據講目前農業生產式微,普遍打的是生態環境建設、出外打工、旅游打造和美麗鄉村規建的牌。請中學生們獻策,二人羞澀,淺淺提出開發游覽、游戲和角色扮演項目之計。眾人考慮的主要還是改善營商環境、招商引資、加大對外宣傳等議題。目前當地花橋、段莊、福壩、吳家壩和青龍山連片景區建設步伐很快,規模也大,還復建了知青大院。政府方面為鼓勵自建客棧酒店,已對開設旅游接待門店實行建一間房獎勵一萬元政策。今年五一節,據說到來游客多達兩三萬人,水泄不通。
會議開場前、進行中,不斷地播放和高唱抗戰歌曲。《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和《鐵蹄下的歌女》等歌曲顯然久違,和者甚寡;末了,會場放松興致便起,人們爭唱邀舞,一些流行歌纏綿歌頌黨歌人民軍隊歌等,看來還是老熟,逐漸灌滿全場。
收場!
會場設在客萊鑫客棧,女老板熱情有思考。
會前一日,組織者們游覽了一批景點,有平洛河沿河觀光道、房車營地、桑蠶館、農耕文明館、知青大院、一帶一路國際會議中心等。看到茶馬古道成為當地文化宣示要素,戶外路旁多處建有等人同比的人背馬馱群雕,寫實局限虛表空泛,古樸蒼勁灰暗沉重。
會后當天,參觀一家小酒廠,原料為包谷高粱小麥。女子能干,半路學藝,獨撐一廠。細酒瀝出,點滴匯桶,長釀成味。
又訪村里老書記。老人珍藏個人證章,如數獻看。談及兩年前竟失一孫——十七八歲孩子因腿疾被診腦病,不治。黯然神傷。
當日早歇,作文。
12號進康縣縣城,登白云山,訪博物館——周一不開,請求,開門,為單一展:紅一二四方面軍長征路過隴南,建地方紅色政權。了解到康縣僅有兩處博物館:一在縣城白云山,一在長壩。
13號轉赴漢中,將再辦抗戰會。
——西知聯抗戰紀念活動現場報道,2025.5.11——13寫于康縣長壩。
圖二:隴南抗戰紀念大會會場。
圖三:鄧寶珊將軍
圖四:隴南抗戰紀念大會會場。
圖五:隴南抗戰紀念大會部分人士合影。
主持人開講,一講抗戰起源、過程與終局,二講中國抗戰與世界二戰的密不可分,三講抗戰勝利深具的民族、時代和國際的偉大意義,四講甘肅、西北及西南地區的抗戰特殊性并巨大貢獻。
老干部、老軍人等發言,贊頌先輩之英勇,鼓呼抗爭之精神,落腳社會之生產。西知聯諸位同人爭先講話,闡述抗戰意義,講述各地抗戰大事,介紹知青和知青組織。Z姓女老板說到戰爭說到父輩,一時哽咽不能繼續。有企業家表示,要好好去讀抗戰史書,不能忘了前輩的流血犧牲。
【主持人講授記錄:抗戰時期,甘肅成為大后方,擔負著西北國際交通大通道的重任,蘭州黃河鐵橋更是國際交通線上的咽喉。日寇地面部隊雖未進入甘肅,但空襲轟炸一直未斷。從1937年11月5日起,對甘肅轟炸時間長達六年之久。
我國的國際援華物資大通道還有一條,就是自印度緬甸經滇緬公路到國內的西南交通運輸線。那條線上,戰事更為慘烈。】
本場大會是今年抗戰紀念系列活動的最新一場,仍由四團體主辦。這些團體是:中華黃埔后代聯誼會、中華知青文化協會、西部知青聯席會議(西知聯)和胡璉研究中心。本場加了一家協辦方:康縣長壩村黨支部村委會。陜西知青協會和云南知青協會的標識橫幅掛在現場。
會場不斷穿插提問,獎勵給小獎品。按照主持人所講史實,會場陸續發問:
“甘肅在抗戰中,為全國出兵多少人?”(一中學生舉手,正確答到是40萬人);
“甘肅籍抗戰將領除了邢肇棠、李樹正等,有名的還有誰?”(還是那位中學生答了,有鄧寶珊);
【 知識擴展:甘肅籍抗戰將領中,有八路軍中的侯世奎少將?、黃德魁少將?、康健民少將?和劉懋功少將?等,有國軍中的韓練成(南京陸軍大學,46軍軍長)、李振西(黃埔六期,38軍軍長)、邢肇棠(甘肅陸軍測量學校,新編第五軍副軍長)和李樹正(黃埔七期,滇緬遠征軍第1路第5軍,陸軍中將)等,還有鄧寶珊(同盟會成員,晉陜綏邊區總司令)】
“甘肅作為全國抗戰大后方,有什么油礦貢獻最大?接納了哪家大報紙落戶蘭州?”(一中學生答對,是玉門油田;一老干部答對,是大公報)。
最后,將大獎品——三瓶當地瓶裝糧食酒分別贈送給兩位中學生和一位提供會場音響的普通農民。
兩位中學生是到場最年輕者,被主持人特邀上臺講話。他們講話簡短,但扣在主題,還做了身為年青一代要繼承老一輩精神的可貴表達。據悉二人都是初登講臺,并對抗戰知之甚少。相信他們會受到啟蒙、鼓舞和鍛煉,會在今后得其收益的。這應該算是今天大會的一道亮眼高光吧。
話題被逐漸引導到如何促進當地經濟社會發展上來,眾人踴躍,七嘴八舌。隴南地處甘肅東南,多山多河,歷史上屬貧瘠落后之地。2024年按GDP算,隴南市為600多億元,康縣為30多億元,均呈增長態勢。據講目前農業生產式微,普遍打的是生態環境建設、出外打工、旅游打造和美麗鄉村規建的牌。請中學生們獻策,二人羞澀,淺淺提出開發游覽、游戲和角色扮演項目之計。眾人考慮的主要還是改善營商環境、招商引資、加大對外宣傳等議題。目前當地花橋、段莊、福壩、吳家壩和青龍山連片景區建設步伐很快,規模也大,還復建了知青大院。政府方面為鼓勵自建客棧酒店,已對開設旅游接待門店實行建一間房獎勵一萬元政策。今年五一節,據說到來游客多達兩三萬人,水泄不通。
會議開場前、進行中,不斷地播放和高唱抗戰歌曲。《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和《鐵蹄下的歌女》等歌曲顯然久違,和者甚寡;末了,會場放松興致便起,人們爭唱邀舞,一些流行歌纏綿歌頌黨歌人民軍隊歌等,看來還是老熟,逐漸灌滿全場。
收場!
圖六:參觀當地小酒廠。
圖七:大路旁,隨處可見茶馬古道雕塑。展館里,懷舊意味濃厚。
圖八:長壩村老書記拿出珍藏的證章,給大家觀賞。
圖九:康縣長壩,知青大院展覽地。
圖十:康縣展覽館內,記載著紅軍長征路過康縣的情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