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某位黃姓明星出現在上戲博士復試名單中,引發熱議。
之前討論過多次學歷貶值的問題,為何明星也來卷學歷,今天換個角度來探討這個問題。
“學歷貶值”這個詞,它不是空穴來風,而是經濟規律使然。
1990年代的日本經濟泡沫破滅后,大學生們的就業形勢急轉直下。
本來大學文憑是“金飯碗”,但泡沫一破,招聘驟減、起薪停滯,學歷的“含金量”急劇下降。
放在今天的中國,情況也差不多。
大學生越來越多,崗位卻沒有成比例增加。
再加上“35歲危機”、技術更迭、新行業難以吸納龐大的畢業生群體,就業市場開始內卷。
- 3000塊的農民工不好找,3000塊的大學生遍地都是。
學歷越高,競爭越激烈;工作越多,待遇越低。
前段時間某集團發布的招聘信息,收到了近120萬份的簡歷,這個新聞相信大家都有所耳聞吧。
這是典型的“供過于求”,學歷就像通貨膨脹一樣被稀釋了價值。
問題不只是人多,還有資源分配的不平等。
優質崗位從來都不是“先到先得”,而是“優中選優”。
而這個“優”,往往不僅看成績和能力,更看你背后有沒有“人脈”“資源”“背景”。
過去是“讀書改變命運”,如今卻是“資源決定起點”。
一個臨近退休的公務員感嘆:“我本來打算退休,結果孩子還沒‘上岸’,我只能再拖幾年,給他留個機會。”
這不僅是對學歷的再投資,更是整個社會代際競爭的真實縮影。
高學歷、高起點的家庭往往能將資源代代相傳,而普通家庭的孩子,則不得不靠一次次“卷死自己”去搏一個機會。
那明星為什么也在“卷學歷”?
明星不是早早實現財富自由了嗎?為什么他們也要“進修鍍金”?
表面看,是為了人設、轉型、提升競爭力。但如果你只停留在這些理由,恐怕忽略了真正的邏輯——那就是階層的穩固與延續
社會學家韋伯曾提出,影響社會階層的不僅是財富,還有聲望與權力。
而權力,是最難獲取、也最能確保家族利益延續的資源。
明星可以靠顏值賺錢,但要想把這種成功“傳下去”,僅靠財富遠遠不夠。
他們需要用學歷、身份、話語權,完成從“流量”到“影響力”的躍遷,最終走入體制、話語核心、社會上層。
而普通人想靠學歷“逆襲”,卻常常被擋在“圈外”。
因為真正優質的資源早已被圈定,學歷只是入門資格,背景才是通行證。
學歷之外,普通人還該卷什么?
看到這里你可能有點灰心——是不是讀再多書也改變不了命運?
也不盡然。社會發展不是直線向上的,它總有周期與變數。
每一次經濟調整、技術革命、行業洗牌,都會打破部分固有的階層壁壘。
問題是,你準備好了嗎?
與其一味“卷學歷”,不如審視自己真正的“稀缺能力”在哪。
是不是具備不可替代的專業技能?是不是能適應新行業?
最后,愿你我,都能在喧囂與焦慮中,走出一條自己的路。
共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