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杜卓濱
2024年,隨著一場幾乎全民參與的南北方文旅大“喊話”,“四川魚子醬”作為“四川禮物”成功“出圈”。無數四川網友驚呼,原來這一“高端的食材”就產自我的家鄉。
“四川造”魚子醬。受訪者 供圖
5月15日,“長征路上看四川”大型宣傳教育活動·雅安行,走進天全縣,記者見到了這個建設于2010年的“高端魚塘”。
據四川潤兆鱘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李軍介紹,作為全球魚子醬市場的頭部企業,目前該公司有養殖基地11個,其中在天全的養殖基地是最大的,達350畝。2024年,該公司魚子醬年產量已經達到63噸。2025年,他們在天全基地新建的魚子醬綜合加工廠將投產,設計年產能可以達到200噸。
“四川造”的底氣:
來自大熊貓國家公園的“川字號”農產品
“暢銷全球的產品為什么選擇在四川天全投資建設?”
5月15日中午,上百斤的鱘魚在池塘里悠閑地游著。看著這個古老的“大塊頭”不時擺動尾巴,扒拉起水花,記者不禁產生了好奇。
“環境好!”對此,李軍堅定地說出了他的答案。
在他的講述中,環境既指天全縣的自然生態環境,又指天全縣的投資環境。
從自然環境上看,天全縣背靠二郎山,是長江上游的生態屏障、大熊貓國家公園的重要組成部分,來自二郎山的高山冰雪融水,不管是冬天還是夏天水溫適宜。同時,優良的氣候條件和生態環境也非常適合冷水魚養殖,為鱘魚提供了良好的生長環境。
“因此,我們才生產出來自熊貓故鄉的魚子醬。”李軍稱,除了自然環境外,政府的熱情服務也是他們在天全投資建廠的一個重要因素。
“天全縣政府從主要領導到具體的工作人員都對我們企業關愛有加,積極主動幫助我們解決土地、資金等問題,給我們增強了投資的信心,特別是在我們擴建二期、三期的過程中,政府給了我們巨大的支持,從辦理土地手續到配套建設基礎設施,服務都很到位。”李軍稱,政府的舉措,讓他們投資放心也舒心。
天全縣魚子醬生產基地。受訪者 供圖
“流量”的流向:
品牌度的提升和正擴大的生產規模
時隔一年,回首去年潑天流量在魚塘里攪起的陣陣波浪,李軍告訴記者,“流量”已經留下。
“目前,魚子醬這個品類不能說做到家喻戶曉,但至少品牌度得到了非常大的提升,越來越多的餐廳品控商、商場企業供貨商,個體消費者慕名上門。”李軍介紹,為了讓“流量”流得更遠,他們在品牌推廣上也更加細化,針對不同市場、不同渠道有所分工。例如,針對禮品需求,他們就專門成立部門,更精準服務客戶和進行推廣。
“與此同時,如同魚子醬被大眾熟悉,鱘魚魚肉也需要一個被知曉和接受的過程,我們正在研發和推廣鱘魚片等魚肉食品。”李軍告訴記者,在生產端他們在天全基地新建的魚子醬綜合加工廠將投產,設計年產能可以達到200噸。看向更遠的未來,他們還計劃在樂山新建一個5000噸容量的養殖基地,未來的魚子醬產量將達到每年400到500噸。
“長征路上看四川”大型宣傳教育活動·雅安行走進天全縣。杜卓濱 攝
更遠的池塘:
立足于“共享魚池”的鄉村振興
聊到未來,這位“窩”在魚塘邊,和村民們打交道多年的企業家,指著園區內的一塊展板說:發展共享魚池。而展板上則有顯眼的文字寫著:實現魚池“一池生三金”。
展板顯示,所謂三金,一是企業在流轉村民土地時,支付給村民的租金;二是村集體投資與企業共建共享魚池后,分得的股金;三是村民經過養殖技術培訓后,在企業工作獲得的薪金。
天全縣魚子醬生產基地里的鱘魚。杜卓濱 攝
李軍稱,發展共享魚池是他追求“做大做強四川冷水魚產業,助力鄉村振興”夢想的路徑之一,另外他們還解決了當地村民務工問題,為當地提供了就業崗位約200個,人均年收入增加4萬元以上。“還有農戶在學習掌握鱘魚的相關養殖技術后,自發建設魚池,擴大生產,帶動18個村共3000戶農戶,實現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出全縣平均水平約30%。”
“同時還促進特色小鎮建設。”李軍介紹,目前,他們所在園區已經建設成為省五星級的現代農業園區,正在創建國家級農業園區,并被評為國家AAA級旅游景區。所在的天全思經鎮也借此成功創建成為全國唯一的魚子醬特色小鎮。
共享魚池無疑是李軍以赤子之心,奔向這座二郎山腳下的城市,這座城市也在熱切地回應著。
據介紹,天全縣正在加快建設總投資10億元的魚子醬特色小鎮,將完善游客接待中心、旅游服務等設施,打造溫泉酒店、特色民宿、親水河岸等業態,進一步促進農文旅融合發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