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茶圈里藏著個“另類” 漳平水仙茶模樣太特別。別的茶葉要么散裝隨意 要么壓成圓餅討巧,它偏要弄成四四方方小方塊 白紙一裹像塊“茶磚”,就這獨特造型 竟沿用了100多年 連茶葉泰斗都點贊,福建人到底在執著啥?
這塊“茶磚”背后有啥門道?
時間回到20世紀初 福建漳平大會村有位茶農,劉永發從建甌引進水仙茶苗 按武夷工藝制出好茶,可當時運輸條件差 散茶外運常受潮串味,好好的茶香到客戶那變霉味 生意眼看要黃,劉永發急得直跺腳 突然想到個法子——壓茶成塊!他找木匠做了四方模具 把茶葉壓成6厘米方塊,白紙包裹后炭火慢烘 沒想到效果出奇的好,茶餅不僅不變質 還越存越香 遠銷東南亞,成了海外華僑的“鄉愁味道” 這發明太絕了!
你以為這包裝只是為了方便? 福建人精明著呢,劉永發在茶包上蓋“永發”商標 注明產地信息,相當于早年間的“防偽碼” 防山寨有一手,而且全靠老師傅手工壓模 機器根本仿不來,這獨特技藝如今成了國家級非遺 厲害不?有人納悶 為啥非得壓成方塊 圓餅不行嗎?
這里面可有不少講究 跟水仙茶特性密切相關,水仙茶葉片肥厚 半發酵工藝講究鎖住花香,方形結構讓炭火熱量均勻 避免圓餅邊角烤糊,而且緊壓茶耐儲存 掰小塊能泡一天 劃算得很!
如今漳平水仙早不是小眾茶 成了致富好幫手,2021年產量近6000噸 農業產值達5.5億元,主產區南洋鎮3萬畝茶園 九成農民靠茶吃飯,還搞起茶旅融合 游客能體驗砸茶磚的名場面,這小小的茶磚 撐起了一方經濟 真不簡單!從百年前的運輸救急 到如今的非遺傳承,漳平水仙的方塊紙包 藏著茶人的智慧結晶,它不只是茶葉包裝 更是茶文化的“活化石”,見證了福建茶人敢想敢做 傳承創新的精神,這樣的茶 怎能不讓人刮目相看?
不過有人也好奇 現在工藝進步了 為啥還堅持手工?機器生產不是更高效嗎 手工壓模的意義在哪?
或許正是這份堅守 才讓老味道得以保留,傳統技藝的價值 從來不止于效率 更在傳承,你說是不是這個理?
下次見到這方塊茶磚 別忘了背后的故事,它承載的不只是茶香 還有百年匠心,想了解更多各地特色茶故事 歡迎關注我們,一起探尋茶文化的魅力 感受傳統的力量,文中數據僅供參考 具體以實際情況為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