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露未晞,不過一盞茶的蘇醒;暮色四合,不過一朵花的沉吟。
茶與菊在徽州的晨昏中相望百年,一杯是春日的韻味,回味悠長;一杯是秋收的饋贈,潤澤入心。卻始終共享著同一條文化血脈,沿著時光的經緯織就雙生脈絡。
“百年茶 新花路”
5月16日晚9:20,《春游江淮 千姿百態》系列節目第六期“百年茶 新花路”,安徽衛視播出,讓我們共品茶香菊韻里的文化交響。
百年茶企 匠心傳承
謝裕大,這個承載著150年歷史的茶企,自1875年創始人謝正安發明黃山毛峰以來,六代人始終堅守著一杯好茶的初心。在謝裕大茶博園,我們不僅能看到古老的茶廠煥發新生,成為集觀光、體驗、教育于一體的茶文化圣地,更能親身體驗到從采摘到制作的全過程。
在這里,研學團的孩子們在茶園中歡笑,用稚嫩的小手采摘著一片片嫩綠的茶葉,炒茶師傅用爐火純青的技藝將青草味轉化為令人陶醉的茶香。茶,不僅是一種飲品,更是一種文化的傳承,一種匠心的體現。正如謝明之所說:“老的技藝要傳承,但傳的不應該是動作,而是匠心。”
茶旅融合 文化浸潤
謝裕大茶博園不僅展示了企業自身的歷史與技藝,更將徽州的茶文化乃至全中國的茶葉發展歷史娓娓道來。通過精心設計的研學路線,游客們不僅能在茶山中讀懂千年茶脈,更能透過博物館窺見東方智慧。這份文化的自覺與守護,讓謝裕大在時代的浪潮中完成了品牌升級,實現了產業反哺,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
花跡新生 多維養生
如果說謝裕大是茶文化的守護者,那么花跡則是新時代的創新者。這家以黃山貢菊為主角的新徽式草本茶飲店,由土生土長的黃山歙縣人張奇崖親手孵化。她帶著對家鄉的深情與對養生文化的理解,將黃山貢菊這一傳統農產品賦予了新的生命。
在花跡,每一杯菊花茶都承載著自然的詩意與養生的智慧。這里不僅提供健康的飲品,更是一個社交與養生的空間。張奇崖通過多維度的傳播與體驗,讓黃山貢菊成為了連接人與自然的橋梁,傳遞著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
2013年,張奇崖在黃山創辦賞友,從菊花種植基地的布局,到建立初制工廠,再到產品研發基地、數字化產業大樓,她說:“賞友的愿景是把黃山貢菊這個產業做穩做強,讓它能夠走向世界”
?多重業態 共謀發展
謝裕大通過發展茶旅融合,吸引了大量游客,促進了茶葉的銷售與品牌的傳播;而花跡和賞友則通過貢菊為載體,創新了產品形態與空間打造,升級了產業模式,傳播了新花茶的健康文旅新方式。
如今,謝裕大的百年茶簍,已化作現代化生產線,片片茶葉,浸潤著現代人的休閑慢時光;花跡、賞友的招牌,見證著水中貢菊的舒展,每一縷芬芳,都是對都市人身心的潤澤。
徽州的茶與花,始終堅守山野本真,以全新姿態講述東方養生智慧;于草木間重生,千年文脈在歲月中舒展新的年輪。
編輯:王楠楠
責編:汪冰 邢嵐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