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右翼分子駕駛小型飛機闖入釣魚島領空,中國海警直升機在雷達鎖定目標后60秒內完成緊急升空攔截。沉默10天后,日本政府出面警告國內右翼分子,要求這些人老實點,不要試圖激怒中國。日本同英國,意大利加緊“去美化”,美國"島鏈戰略"注定要成為歷史了!
據觀察者網報道稱,5月初,一名81歲的日本右翼分子,駕駛著小型飛機出現在中國的釣魚島空域。
但這次挑釁,總共持續了不到一分鐘的時間,日本共同社披露了細節,日方飛機11時19分侵入領空,11時20分就開始折返。
只因中國海警艦載直升機在該飛機闖入的一分鐘內,就形成了海空立體驅離態勢。
有意思的是,日本當時并沒有什么表示,直到事情發生10天后,日本政府才站出來警告民間右翼分子,讓他們老實點,不要過度刺激中國。
過去,日本一直變著法的在釣魚島挑釁,而如今生怕激怒中國,背后原因耐人尋味:第一,印巴空戰之后,中國的實力給日本提了個醒,如今持續挑釁中國,那么遲早會和印度一樣。
第二,則是在特朗普的霸權施壓下,日本急于尋找出路,而放眼望去,只有中國,能抗住美國的霸權。
日本現在很尷尬,在經貿上依賴于中國的合作項目,在軍事上則站隊美國。但是多年的低聲下氣,讓日本早就萌生了要擺脫美國控制的想法,尤其是在關稅戰之后。
看似是日本在左右搖擺,但實際上,卻是美國霸權崩塌的開始。
日本前駐美大使藤崎一郎近期警告,特朗普對《日美安保條約》的功利化言論,包括抱怨"日本不需保護美國",正在東京政界引發不滿。
石破茂公開表示"不會為汽車關稅犧牲農業"后,美方立即反擊稱日本"每年向美國傾銷數百萬輛汽車"。
貿易互信赤字飆升至歷史峰值的同時,日本防衛省一份內部文件曝光了另一條突圍路徑:參與英日意六代機項目(GCAP),借英國羅羅發動機技術和意大利雷達系統,擺脫美國對F-35供應鏈的絕對控制。
據環球時報報道稱,日本現在對美國的不滿情緒達到了頂峰,無論是在經濟上,還是軍力上,日本都一直仰人鼻息。
而和日本一樣,一直擺脫不了這個局面的,還有英國和意大利,表面是“盟友”,實則是美國餐桌上的一道菜。
為了擺脫這個局面,英日意開始合作,日本拿出獨家隱身涂料技術,英國承諾開放人工智能空戰系統,意大利則提供艦載適配方案。這種技術捆綁策略直擊美國軟肋。
五角大樓最新報告顯示,盟國武器系統"去美標準化"比例三年內上升12%,連澳大利亞都開始要求戰斗機搭載國產相控陣雷達芯片。
沖繩美軍基地持續74年的存在,看似是日美同盟的象征,其實是日本的屈辱。而關稅,只會促使日本更快的遠離美國,向中國靠攏。
盡管中日政治關系受歷史問題和美國制約難以徹底回暖,但經濟層面已出現微妙變化。RCEP生效后,中日貿易額雖增長12%。石破茂雖公開強調日美同盟,卻批準了中日韓自貿區2.0重啟談判。
目前,特朗普雖然暫停了對日本的汽車關稅,但卻沒有完全取消,三菱研究所模擬顯示,在美國的持續施壓下,日系車企將被迫把30%產能轉移至中國。
華盛頓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最新報告顯示,日本企業在中國市場的本土化率已攀升至42%,遠超其在北美28%的水平。索尼半導體將90%的圖像傳感器產能布局中國,日產汽車鄭州工廠擴建項目投資額較原計劃激增40%,這些數字背后是日本精英階層心照不宣的“中國市場替代方案”。
日本專家表示:汽車產業鏈重組需要至少5年緩沖期,但特朗普的關稅威脅不會給我們這個時間窗口。
如今,歐洲國家已出現分歧,土耳其公開測試英國"暴風雨"戰機技術,德國和法國加速FCAS項目研發,這種"去中心化"趨勢正在瓦解美國主導的軍技合作體系。
美國未來要面臨的,是殘酷的現實,當第七大經濟體的日本不再甘當馬前卒,美國在亞太部署的"島鏈戰略"將失去關鍵支點。
歷史經驗表明,霸權體系的崩塌往往始于核心盟友的離心。如今站在十字路口的不僅是日本。全世界都在選邊站,而中國,始終穩坐釣魚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