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我是胖胖。
云端彼岸,是帶著濾鏡的理想晚年;
塵埃之下,卻藏著老太太剪電線偷銅的荒誕現實。
囊中羞澀的窘迫,與社會的道德底線一起,被剪得粉碎。
說實話,胖胖一直不喜歡“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這句話。
因為現實,往往比這句話更復雜、更殘酷。
一個人選擇“剪電線偷銅”這種近乎自殘的行為,背后或許不是徹底的惡,但也絕不是“無辜的可憐”。
5月14日,蓬勃新聞發布的一段監控視頻引發關注:
一位老太太站在街頭,手持剪刀,對準商家門口垂落的電纜線。
她先是猶豫、試探,隨后果斷一剪,火花四濺。
只頓了一秒,她又迅速補了一剪,將電線剪斷并帶走。
這不是“順手牽羊”,而是清晰的目標判斷、反復試探后的偷盜。
更不是“老了窮了”的擋箭牌,而是對公共秩序和安全底線的直接挑戰。
我們該問的問題不是“她可恨”,而是“她為什么敢?”
電線有觸電風險,她第一剪看到火花卻仍毫不猶豫地補第二剪,顯然不是無知那么簡單。
那么問題來了:
是不是她覺得就算出事,商家也得擔責?
是不是她覺得“我年紀大了,沒人敢拿我怎樣”?
是不是她心里早就有劇本:只要裝得夠“可憐”,社會就得包容她的“無賴”?
如果真是這樣,那這就不僅僅是貧困驅動的偷盜,而是一種“以弱為盾”的惡意計算。
但我們要問的,不該只盯著老太太個人,而是更深一層:
是怎樣的結構,讓人一步步滑向了道德的邊緣作惡?
這個問題太大,胖胖不敢輕易深挖,但不能不提一句:
是哪些方面缺位,才讓底線變得模糊,才讓某些人以“弱者”之名行“破壞”之實。
當然,困頓,不是作惡的理由。
社會可以同情貧困,但不能縱容盜竊。否則,今天理解老太剪電線,明天是不是也要理解“孩子因營養不良偷東西”?
再下一步,是不是就要默認“失業者可以零元購”?這不是共情,而是潰堤的前兆。
老太太剪了電線,那被剪斷的商家呢?修理要不要錢?顧客受影響怎么辦?
她如果觸電了,商家是不是還得擔責?
她剪斷的不是一根電線,而是整個社會對“規則”的信任。
如果社會默認“誰弱誰有理”,那我們就不是法治社會,而是情緒社會。
而情緒社會最大的恐怖在于沒有標準。
今天你覺得老太太可憐,明天是不是也要對大爺碰瓷閉嘴忍讓?
公平,從來不是“誰更慘誰對”,而是“誰破壞規則誰負責”。
同情不是免責,理解不是縱容;
人可以老,但不能賴;可以窮,但不能壞;可以弱,但不能以弱行惡。
老太太如果真的生活困難,胖胖真心希望社會可以給她兜底,讓她老有所養、體面度日。
但這不代表她就能剪別人的電線、拿別人的財產、置自己,別人于危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