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老白第102篇原創筆記
前言
今天讀到了《人民日報》的一段話:
“再遠的路,一步步走,總能到達;再難的事,一件件做,總有收獲。”
有人說,40歲的職場十字路口,無論選擇哪個方向,都是下坡路。
但掰著手指算了下,離退休還有20多年。即使是下坡路,也得一步步走穩當,而不是直接躺平滾下去,不是嗎?
曾聽過一首歌《活著》,有句歌詞“慌慌張張,匆匆忙忙,為何生活總是這樣?”
我更喜歡的,是下一句:“不卑不亢,不慌不忙,也許生活應該這樣。”
01 職場永遠沒有標準答案
歌手李榮浩在《李白》這首歌中寫道:
“要是能重來,我要選李白,幾百年前,做的好壞,沒那么多人猜。”
唐朝時期,李白的浪漫灑脫和杜甫的沉郁頓挫,兩種風格形成了鮮明對比。
他們的作品千年不衰,被稱為“詩仙”和“詩圣”,誰又能評判孰優孰劣?
職場也一樣,它從來沒有標準答案。
升職加薪不是盡頭,得到成長,掌控人生,才是殊途同歸的終點。
沒必要羨慕別人初入職場便平步青云,也不要因年過四十從零開始而沮喪。很多時候,你不是能力不足,只是進度不同。
國外有部紀錄片《人生七年》,記錄了14人從兒童到暮年的軌跡。
片中,那些出身精英階層的孩子,大多按部就班、無憂無慮過完一生;普通家庭的孩子,則在現實壓力面前,不斷調整夢想和目標。有人成功跨越階層,也有人蹉跎虛度一生。
看完他們的故事,你會發現,人生中,最重要的從來不是豐厚物質條件,也不是刻意歌頌苦難,而是:不管面臨任何艱難險阻,都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
02 盲目比較,是最可怕的內耗
昨天,我換了臺新手機。
10多年沒用過安卓系統,再次回歸前,我花了很長時間做準備工作。
比價格、比參數、比系統流暢度、比品牌知名度......
入手后,我發現,很多功能不會用,不得不看了一下午視頻教程。然而,學會后,又覺得這些功能毫無用處,而標榜的那些高性能參數,對我來說也完全多余。
突然驚覺,這不就跟職場上盲目比較帶來的精神內耗,如出一轍?
大學同學混得比自己好,不甘心;同事加薪升職速度比自己快,不服氣;朋友圈看到別人家孩子獎狀,轉頭就把自己余額一股腦交給補習班。
你清醒知道自己并非愛慕虛榮,只是性格要強,不愿被比下去。
但你有沒有想過,或許在別人眼里,你也是追趕對象?
《烏合之眾》書中有一句扎心的話:“群體中的個體,總會不自覺模仿多數。”
網上也有一句很經典的話:“真正的高貴,是優于昨天的自己。”
記住:別人怎么樣,和你沒有任何關系。真正的成長,是跟自己較勁。今天比昨天活得通透,今年比去年過得從容,就夠了。
03 任何道路,想跑得快,前提都是穩
記得小時候有一次放學,同學搭我自行車。
途經下橋,速度越來越快時,我提起車把手,想做一個“翹頭”動作,完全忘記了后座還有一個人。然后毫不意外,我倆摔成狗啃泥。
從那以后,我再也沒試過花式騎車。
10多年前,拜訪完客戶,我急著回公司打卡下班,把老桑塔納當跑車開。在滬寧高速上,右前輪突然爆胎,大熱天,驚出一身冷汗。
自此之后,我車速再也沒超過110。
職場上,無論你是走順境一路攀升,還是像我退休倒計時一路下坡,不是不能求快,只是一定要明白:
所有路都一樣,最重要的前提,是穩。
心理學有個“穿針效應”:越急著精準穿線,手越容易顫抖。
我國還有句古話:“心急吃不了熱豆腐。”
相比油門焊死狂踩到底的不可控,偶爾給人生按一下暫停鍵,這不是放棄,而是能更精準的發力。
寫在最后
今天早上,我父親在花園里栽下了一株香瓜藤。
我問他,是不是種的有點晚,他說:
“早開的花會謝,晚熟的果更甜。”
就像人生,最好的劇本不是復刻他人的輝煌,而是譜寫自己專屬的篇章。
共勉~
感謝你讀到這里,想必我的文字讓你有所感觸。
歡迎你點個關注,讓老白有機會見證你的進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