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桂平,去年桂平荔枝大盛,有些爛大街的感覺,據說荔枝盛產有大小年之分;加上今年卻因為天氣,開花遇冷,還干旱今年桂平還能吃上荔枝嗎?
很久沒有落鄉,也不知道荔枝是什么情況。網友們也是各種說法,也不知道該聽誰的,只能等時間來說話了。
1、今年還沒見有荔枝樹掛果的。
2、今年的荔枝必定非常貴,嘗鮮也要肉痛才行!
3、我家一棵都沒開花。
4、也該讓荔枝樹休息一下了,連續豐年。
說起荔枝,桂平數麻垌最有名,在以前,這可是荔枝屆的頂流。每年一到荔枝季,大量的客商到麻垌收荔枝,鄉間路上全是車,那種擁堵的盛況也讓威記記憶深刻。
依稀記得,桂平也曾舉辦過荔枝節的,那時候大街小巷可謂熱鬧非凡,可是,好像只是舉辦了一屆?要是桂平能夠堅持舉辦,恐怕這也會成為桂平的一個盛大特色節日吧?對桂平的文旅,農業和地方發展來說,都是非常好的機會,真是可惜了荔枝。
而這些年羅播,羅秀等地的荔枝也異軍突起,豐富了桂平荔枝的名優品種??墒遣还苋绾危泤s發現,這些地方所產的荔枝雖然有名,可是傳播的范圍卻不大。就連最為有名的麻垌荔枝,也跟著有些失落的感覺。
或許,桂平荔枝的興衰也折射出農業發展的某種困境。當市場風向變化,消費者口味日益挑剔,傳統的荔枝品種若缺乏創新與推廣,便容易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黯然失色。麻垌荔枝雖曾風光無限,但若固守舊路,難免被新興產區超越。
當然了,現在不少果農已開始嘗試轉型,有的嫁接新品種,有的探索電商銷售,甚至結合鄉村旅游,打造荔枝采摘體驗。羅播、羅秀等地的崛起,正是得益于更靈活的種植策略和更精準的市場定位。然而,技術的更新與渠道的拓展并非一朝一夕之功,今年的減產或許正是一次警醒——若不能未雨綢繆,靠天吃飯的被動局面仍會反復上演。
而對于食客們來說,荔枝的稀缺反倒成了一種別樣的期待。物以稀為貴,若今年真如傳言般產量銳減,那一顆顆紅艷飽滿的果實,或許會讓人更加珍惜。畢竟,荔枝的滋味不僅是舌尖的甜蜜,更承載著季節的饋贈與土地的深情。
或許短暫的休整并非壞事。待來年風調雨順,這些古老的果樹會以更飽滿的姿態重回人們的視野。而到那時,桂平的荔枝,是否能在傳統與變革之間,找到新的生機?
話說,桂平的特產多,比如荔枝,腐竹,香料等,可是這些農副產品卻沒有形成有效的合力,真是白瞎了這份天眷神顧的恩賜。都說桂平農業強縣,這些年在工業化浪潮中處在下風。其實,桂平能穩固農業再圖謀工業發展,才是正確的發展方向。
可現實確是農業不振,工業還有待加強。時間可不等??!
桂平的困境,恰似一顆顆散落的珍珠,缺少了串聯的絲線。荔枝紅艷卻難逃"豐產不豐收"的魔咒,腐竹作坊里飄著豆香卻走不出十里八鄉,香料種植戶望著起伏的價格曲線直嘆氣。這種各自為戰的局面,正讓"農業強縣"的金字招牌日漸蒙塵。
但轉機或許藏在腳下的土地里。在隔壁縣市大搞工業園時,桂平不妨深耕"農"字文章?不是說簡單堆砌產量,而是打造從田間到舌尖的產業鏈。只要注入現代產業思維,就能煥發新生。
其實,工業化浪潮未必是農業縣的敵人。桂平需要的不是盲目跟風建工廠,而是發展"農業工業化"用工業的組織方式重塑農業生產,用科技手段提升傳統技藝。當冷鏈物流貫通城鄉,當食品檢測實驗室進駐村鎮,當手機成為新農具,那些沉睡的農業資源自然會蘇醒。
時間確實不等人,但土地永遠是最忠實的伙伴。與其在工業賽道上疲于追趕,不如把深耕農業作為"隱形冠軍"的跳板。畢竟,當城市人開始追求有機食品,當鄉村振興成為國家戰略,桂平手中的農產品,或許正是下一個十年最硬的通貨。
不知道桂平什么時候才能醒來!
這里是廣西,發現廣西之美,感受廣西之美!
我是阿威,用溫暖的文字,講述廣西人文!謝謝閱讀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