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寧夏葡萄酒聲名鵲起,賺足了眼球。尤其是銀川“賀蘭山東麓”這個標簽,也為銀川打造“世界葡萄酒之都”加碼添分。
比如說在上個月,一款賀蘭山東麓葡萄酒產區的干紅,入選七款“世界酒王之王”行列,比肩那些世界級名葡萄酒;
比如說,在2025柏林葡萄酒大獎賽冬季賽獲獎名單中,賀蘭山東麓產區參賽葡萄酒共獲得42項大獎,其中,金獎37枚、銀獎5枚。
而在第九個中國品牌日,發布了“寧夏賀蘭山東麓葡萄酒”這個品牌的一些數據。比如品牌強度901,品牌價值增長至340.19億元,位列全國地理產品區域品牌榜第8位,并入選“地標名品典型案例”等等。這也足以證明“賀蘭山東麓”的實力、潛力和在世界日漸隆起的影響力。
不過威記在刷到的一則消息中,卻發現國產葡萄酒的業績和寧夏賀蘭山東麓葡萄酒的聲名鼎盛有些不相符合。
業績公告顯示,國產葡萄酒已經不到50億的市場份額。用公告里的一句話來形容:“這樣的一個行業規模只相當于一個縣級白酒小工廠。”銀川賀蘭山東麓所產的葡萄酒,已經成為國產葡萄酒的重要組成部分,按理說“賀蘭山東麓葡萄酒”在國際賽事中的獲獎數量并不遜色于進口葡萄酒,甚至是參加一款獲獎一款,銷售不成問題才是。
一邊是國產葡萄酒市場的日漸萎縮,一邊是寧夏賀蘭山東麓葡萄酒的贊譽一片。這樣的強烈反差,對于寧夏賀蘭山東麓的葡萄酒來說,意味著什么?
威記為了寫《葡驚天下》,曾走過參觀過賀蘭山東麓的一些酒莊,葡萄酒博物館等,發現這些地方相對來說比較突出的是“評獎獲獎”的成績,而對產品宣傳或者產品本身是有所忽視的。缺乏對市場的開拓意識,對產品創新乏力,對需求洞察力不行。
就拿即將在六月份舉辦的葡萄酒大賽一樣,參評的葡萄酒品眾多,看似紅火,評判規則卻依舊是老牌世界制定的標準,模式單一,千篇一律之感,了無新意。簡單來說,就是熱衷或者沉迷于在國際制定的規則中參評,永遠跟著外國走,卻沒有想過要走自己的路。
獲獎固然重要,可以幫助自家葡萄酒打開國際市場。可是或許很多人沒有想過,國內才是一個尤需挖掘的一個巨大的市場,堪稱金礦!簡單點來說,時至今日,國產葡萄酒依舊在走高大上,高端的路線,卻沒有或者極少數人意識到,其實往下沉的市場才更重要。
擁抱國際沒有錯,只是曲高和寡,一方面是國際市場的艱難擠入,一方面是國內市場的放空,哪頭重要?
可以說,國際市場上的葡萄酒,經過幾百年的沉淀,一切已經固化,甚至于可以說“老舊”。而寧夏賀蘭山東麓葡萄酒,卻是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從底蘊來說,如何能撬開那些老邁的根深蒂固的思想?
人家的創新有底蘊基礎,反觀自己,有什么?一切都是新的,卻不缺品質。
所以,不如借用“他山之石”,用老牌的經驗,從釀造技術與產品形態來創新,走自己的特色路,制定自己的標準,讓別人無路可走!
永遠跟在后面“模仿”,怎么能搞得過人家?最后造成的后果只有一個,那就是“同質化嚴重”。并且,同為“賀蘭山東麓產區”應該同心協力,把葡萄酒市場做大做強才對,現實上卻是各玩各的,甚至是唱對臺戲。
大家都是馬瑟蘭,都是干紅,都是赤霞珠,都是斬獲大獎無數,都是價格不親民(虛高),守著這50億的市場池子,覺得跳出去就是死。
其實,你有你的波爾多,我有我的北緯三十八度,賀蘭山東麓已成氣候,誰怕誰?
缺乏的是一種勇氣,置死地而后生的勇氣。
【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這里是寧夏!發現寧夏之美,感受寧夏之美!
我是阿威,用溫暖的文字,翻起塵封的記憶,記錄寧夏的人文歷史!謝謝閱讀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