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西省晉中市昔陽縣的皋落鎮,隱匿著一個風景如畫的小山村——碧霞觀村。這里憑借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孕育出了品質上乘的雜糧。近年來,碧霞觀村立足自身資源優勢,緊扣“特”“優”農業發展脈搏,以雜糧精深加工為突破口,開辟出一條獨具魅力的鄉村振興新路徑。
走進碧霞觀村的雜糧加工車間,機器轟鳴,自動面條機正在有條不紊地運行。在工人的精心操作下,和面、壓面、制面等工序如行云流水,不久,一根根細長的面條便新鮮出爐,靜待切割包裝。
“咱們這雜糧,選用的可都是本地的好原料,再通過傳統的石磨工藝加工,營養和風味都保留得特別好。”碧霞觀村到村工作的大學生朱敏自豪地介紹道,“現在,咱們的產品可豐富了,有石磨面粉,還有掛面、冷面、餃子等多種成品呢。”
碧霞觀村地處山區,氣候宜人,是種植雜糧的理想之地。然而,如何將這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曾是村兩委面前的一道難題。年,碧霞觀村瞄準雜糧這一傳統優勢產業,建起了石磨雜糧面粉加工廠,主營玉米面、蕎麥面、豆面等雜糧面粉。到了年,村里又擴建了廠房,購置了多功能干濕面機器生產線、雜糧冷掛面生產線等先進設備,讓農產品的附加值不斷提升。
朱敏接著說:“咱們采取的是‘農戶+加工’的模式,直接從農戶手里收購雜糧,省去了中間環節的損耗。然后,咱們再進行統一的加工和銷售,這樣既增加了產品的附加值,又提高了村民的收入,還能給消費者提供質優價廉的好產品。”
隨著產業的蓬勃發展,碧霞觀村的雜糧加工項目已經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村民參與進來,同時也解決了部分村民的就業問題。
“我在車間里干活兒,每個月能掙多塊錢,比在外面打工強多了。既能照顧孩子,又能照顧老人。”雜糧加工車間的工作人員李海連滿意地說,“村里婦女在農活不忙的時候,也能來車間干活兒,比出去打工方便多了。”
小雜糧,如今已成了碧霞觀村鄉村振興的大助力。雜糧深加工項目的建成,不僅有效帶動了村集體和老百姓的“雙增收”,還形成了集雜糧種植、加工、銷售為一體的經營模式,為鄉村全面振興注入了強勁動力。
碧霞觀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朱新國滿懷信心地說:“下一步,咱們打算開發更多產品類型,打造自己的品牌,進一步提升市場競爭力,為碧霞觀村的鄉村振興再添一把火!”(謝欣潼 趙曉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