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車企銷量數據揭曉,市場呈現“冰火兩重天”態勢:頭部車企狂飆突進,新勢力排位生變,合資品牌轉型承壓。在政策紅利與技術迭代雙輪驅動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首次突破52%,但價格戰與盈利難題仍如達摩克利斯之劍高懸。具體戰況,且往下看。
月銷37.2萬輛、1-4月累銷135萬輛、同比增長45.1%……比亞迪的亮眼成績單再次刷新行業認知。這家從電池起家的車企,如今已化身新能源市場的“滅霸”:王朝網與海洋網貢獻34.7萬輛,方程豹、騰勢(參數丨圖片)、仰望等品牌矩陣覆蓋10萬至百萬級市場,海外銷量同比暴增91.9%。更令對手膽寒的是,其動力電池裝機量同比增長超40%,垂直整合模式帶來的成本優勢,讓友商的“價格戰”顯得蒼白無力。
吉利以23.4萬的月銷緊隨其后,1-4月累銷93.7萬輛,同比增長49.1%。12.5萬輛新能源銷量宣告了吉利的轉型成功,旗下銀河品牌單月銷量近10萬輛,極氪交付量同比激增18.7%,領克品牌突破萬輛大關。這家民營車企的秘訣在于“高性價比智能電動車”策略:用燃油車的價格提供智能體驗,精準切入主流市場。從幾何并入銀河到收購極氪,吉利的“大棋局”正在收網。
奇瑞集團以19.2萬輛的月銷,79萬的累銷躋身前列。其中,新能源銷量達6.1萬輛,同比暴漲近9成;出口業務更是一黑到底,占比超40%,穩居中國汽車出口第一。其在海外市場的強勢表現,印證了“墻內開花墻外香”的戰略邏輯。在國內市場,奇瑞通過星途、捷途等品牌加速新能源轉型。值得注意的是,奇瑞的“出口+新能源”雙輪驅動模式,使其在行業價格戰中保持了較高的利潤空間。
在新勢力品牌中,零跑作為曾經的“小透明”,如今卻以4.1萬輛交付量登頂新勢力榜首。零跑B10以9.98萬元起售價殺入10萬級市場,首日訂單破1.5萬輛,L2級輔助駕駛成標配,激光雷達+高通芯片的組合讓同級競品汗顏。這場“價格與配置的雙重暴擊”,直接改寫了新勢力競爭格局。
3.5萬輛月銷,同比增長273%,小鵬用硬核數據證明“技術流”的勝利。城市NGP智能駕駛系統覆蓋100城,MONA M03以8.99萬元價格下探入門市場,X9車型搭載雙腔空懸+后輪轉向。當其他新勢力還在為生存掙扎時,小鵬已連續半年交付量超3萬,是唯一實現規模與增速雙高的新勢力。
有人星夜趕科場,有人辭官歸故里。小米汽車雖以2.8萬輛躋身前十,但環比下降3.4%的隱憂不容忽視;蔚來子品牌樂道4400輛交付量難掩主品牌增長乏力;廣汽埃安在產品周期與價格戰的夾縫中艱難求生。更嚴峻的是,合資品牌開始反撲:一汽大眾新能源占比提升至12%,上汽通用五菱憑“國民神車”宏光MINIEV在海外攻城略地。
編后語
銷量盛宴的背后,是技術路線與商業模式的激烈碰撞。當市場集中度不斷提升,車企們也面臨著艱難抉擇:是像比亞迪那樣構建全產業鏈帝國,還是如零跑般做“性價比屠夫”,亦或是all in智能駕駛賽道?
不過可以預見的是,市場“淘汰賽”正在加速,對于車企而言,如何在多元化車型布局、技術創新與精準市場定位中尋找平衡點,才是決定勝負的關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