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記者馮琪)智能時代到來,數字技術將如何撬動教育變革?5月14日-16日,2025世界數字教育大會在武漢舉辦,教育數字化成果展同期啟動。
用小錘子敲擊編鐘模型,體驗編鐘演奏;提筆練書法,人工智能逐字進行筆法分析;體驗衛星仿真教學系統,圍觀機器狗、智能仿生魚……在教育數字化成果展上,融合人工智能、多模態交互等前沿技術的沉浸式觀展體驗吸引了眾多觀眾。
構建未來課堂,籌劃未來學校
大會開幕式上,教育部部長懷進鵬作題為“攜手邁向智能時代推進教育發展與變革”的主旨演講。他強調,當前,教育已經進入改變底層邏輯、重塑教育生態,資源共創分享、消弭數字鴻溝,素質能力重構、促進全面發展,全球開放合作、推動文明互鑒的智能時代,“智能時代、教育何為”是我們需要共同回答的時代課題、世界課題。
懷進鵬表示,中國將以數字教育為紐帶,與世界各國一道,立足智慧教育新階段,樹立教育發展新標準,開辟數字教育新路徑,共同促進全球教育發展與變革。
他進一步指出,一是堅持以人為本,牢牢把握智能時代育人的本質要求,更加注重青少年智慧啟迪和心靈滋養,更加注重綜合素養的提升,強化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協同。二是強化應用為要,促進智能技術與教育深度融合,培育未來教師,構建未來課堂,籌劃未來學校,創設未來學習中心,探索未來科教融合新范式。三是優化教育環境,夯實“AI+教育”發展的機制保障,完善素養能力提升機制,健全優質資源供給機制,優化試點機制。四是堅持智能向善,建構有效應對潛在風險的倫理規范,引導學生合理使用人工智能,建立人工智能教育環境,加強人工智能工具和應用開發規范。五是堅持開放合作,持續深化國際智慧教育的交流與發展,共建數字教育合作的智慧網絡,共享數字教育優質資源,共同推進數字教育治理。
55個展項呈現教育數字化前沿趨勢
記者了解到,以“智能無界?教育共生”為主題的教育數字化成果展規劃了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終身教育、國際教育、未來教育六大核心板塊,通過55個展項系統呈現國家戰略布局及實施成效。
其中,基礎教育板塊突出教學場景重構、資源體系優化、數字素養培育和評價機制變革;職業教育板塊呈現資源生態共享、教學實踐協同和產教融合發展;高等教育板塊展示教學研究創新、學科專業賦能和產學研用轉化;終身教育板塊展示書香社會建設、多元技術應用、身心健康關懷和數字鴻溝彌合;國際教育板塊匯集國際組織、機構、企業教育數字化應用成果;未來教育板塊聚焦前沿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探索與實踐。
例如,武漢市育才小學基于編鐘主題設計一系列閱讀課程,讓學生敲響編鐘,通過技術手段抓取聲波,學生可以定制屬于自己的文創書簽;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打造面向月球科研基地的“數實混合泛在教學平臺”,提出“數字教材認知建構→虛擬仿真實驗初探→線下實體平臺驗證反饋”的數字化閉環學習新路徑;湖北三峽職業技術學院展示了5G-A智能無人機AI災害預警平臺,對應農產品生產、森林防火、消防救援三大類低空經濟應用場景。
希沃展示了教育專用大模型——希沃教學大模型,以及在大模型賦能下的希沃AI教學空間。在展位上,到訪的中外嘉賓能夠直接體驗AI技術在教師真實工作場景的應用。例如使用希沃AI備課,快速生成課文教學提綱,并根據教學需求自動生成課件;結合希沃學生平板,教師可以同時將課前設計好的多角色探究任務下發,一鍵下發多角色AI助手,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等。
記者了解到,展會創新推出線上虛擬展廳,設在大會官網“配套活動”板塊,展廳運用3D激光掃描與全景影像重建技術,構建高精度數字化孿生空間,集成全景漫游、智能導覽等功能,多維度呈現教育數字化轉型的創新成果與前沿趨勢。
新京報記者 馮琪
編輯 繆晨霞 校對 劉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