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清遠英德英城街巖前村的天順鴿業養鴿基地,一排排藍白相間的鴿棚坐落在山腳,籠舍內36萬對種鴿在各自的“小套間”里悠閑啄食,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不久后,這里的一批乳鴿將通過貨車運輸抵達珠三角各大酒樓,成為廣式茶樓里熱銷的“乳鴿皇”。
作為廣東省肉鴿養殖的“隱形冠軍”,清遠英德市肉鴿出欄量常年保持廣東省前列,每六只廣東肉鴿里面就有一只產自英德。據統計,全市目前存欄種鴿約257萬對,2024年肉鴿出欄量達3705萬羽,產值約5.6億元。近年來,清遠、英德兩級政府部門緊緊抓住實施“百千萬工程”機遇,加快構建“2+2+N”十百億農業產業體系,因地制宜推動肉鴿特色產業實現快速發展,有效推動鄉村產業興旺、農民致富。
量夠大
英德是“養鴿專業戶”
英德鴿的養殖歷史能追溯至何時?
據《廣東新語》記載,明末清初廣東佛山有“放鴿會”,舉行“三關賽”,第三關即為英德橫石驛,賽鴿活動的興盛,一定程度上帶動了當地鴿子養殖業的發展。從相關歷史記載及英德地區老一輩養殖戶的講述中,可以探知英德肉鴿養殖有著深厚的歷史積淀。
英德肉鴿真正走上產業化發展之路,則是從2012年前后才開始的。伴隨近年來珠三角地區對高品質禽類產品需求的持續增長,英德作為優質肉鴿養殖的“舒適區”,吸引了越來越多創業青年返鄉養鴿。
據介紹,鴿子飼養最適宜的溫度為13℃~18℃、相對濕度60%,鴿舍夏季要涼爽防暑、冬季要保溫防寒,鴿棚的容積大,搭建還要考慮防臺風等。英德地處嶺南丘陵地帶,平地較多,適合搭建鴿棚,冬天甚少低溫,又是清遠受臺風影響最小的地區,僅從抗風和保溫設備的投入來看,就可比在珠三角養鴿降低大量的建設成本。
能“養好”,也得考慮能不能“賣好”。“英德靠近銷區,珠三角城市基本都處于英德兩小時交通半徑內,區位優勢明顯。”英德市畜牧水產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英德人沒有很突出的吃鴿習慣,所養殖肉鴿主要銷往珠三角、長三角等高消耗地區。
“我之前在廣州從事家禽行業,發現廣州人都愛吃肉鴿,而且需求量越來越大,感覺前景很好,于是決定返鄉養殖肉鴿。”作為最早一批開啟肉鴿規模化養殖的返鄉人員之一,天順鴿業養殖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鐘云雷回憶道。
與此同時,英德以土地整合為基礎,積極引進養鴿業,通過土地、稅收等多項優惠政策扶持,滿足外出務工人員回來務農的需求,這也是近年來一些大型養鴿企業外遷落戶英德的重要原因。
就這樣,英德肉鴿產業在天時、地利、政通、人和的完美集合下,開始邁開步子朝前發展。十幾年間,英德肉鴿產業產能激增,肉鴿出欄量連年保持廣東省前列,據統計,全市目前存欄種鴿約257萬對,2024年肉鴿出欄量達3705萬羽,產值約5.6億元,占據清遠市肉鴿養殖規模的60%以上、占據廣東省肉鴿養殖規模的15%左右。
從縣域層面來看,英德已然成為了全省最大的肉鴿產區。而廣東的肉鴿養殖占全國的養鴿量的2/3,故即便從全國角度來看,英德也是肉鴿的重要產區。
活夠好
英德有現代化養鴿共識
鴿子是一夫一妻制的鳥類,已經成熟的鴿子需要對其“包辦婚姻”,一起住進單獨的“夫妻房”,培養感情、交配產蛋。
走進青塘鎮榔社村的威望農場養鴿基地,可以注意到,每個鴿子“夫妻房”都有記錄溫度、重量、飼料等信息的卡片,養殖人員分班跟蹤,認真檢查鴿舍的衛生環境,為其提供“保姆式服務”。
威望農場負責人范秀委表示,這些肉鴿不僅生活講究,在飲食更是“挑剔”。清遠遠近聞名的清遠雞是食五谷、飲山泉,英德鴿亦是如此,且對飼料的品質要求更甚。
在英德許多肉鴿養殖基地,都建有獨立的飼料配制車間,堆滿各種稻谷、豆類、玉米等五谷雜糧,為了讓鴿子吃得健康營養,基地還要提供一定分量的礦物質飼料,如黃泥、蠔殼粉、木炭灰、食鹽等。“原糧必須要質量高的,像豆子都是兩塊多一斤的。”鐘云雷說道。
肉鴿的飼料配比還會進行季節性調整。例如在春天,鴿子以繁殖為主,需要提升豆類配比,補充蛋白質;在夏天,氣溫高,可減少高粱配比,在飲水中加入適量食鹽等。正是對每個喂養細節的嚴格把控,造就了英德肉鴿的卓越品質,其肉沒有腥味、肉香味也更馥郁。
不止部分農場如此,為保障肉鴿品質,現代化精細管理早已成為所有英德養鴿人的共識。憑借好品質、好味道,英德肉鴿的市場知名度、影響力穩步提升,帶動英德肉鴿養殖業進一步蓬勃發展。
英德肉鴿產業規模快速擴張的同時,也曾面臨人力成本增加、生產效率較低等挑戰。為此,當地養殖戶積極探索自動化設備在肉鴿養殖中的應用,逐步實現喂食、孵化等環節的流水線作業。
以孵化為例,英德肉鴿的養殖主要采用自然孵化與人工孵化兩種方式相結合的模式進行。“鴿子產蛋后,我們會將鴿蛋放進38℃的恒溫箱集中進行人工孵化,一周左右孵化出幼鴿后,再放回鴿舍由種鴿育雛喂養。”興隆養殖場負責人謝思送介紹,這種方式不僅能提高孵化率,還能讓母鴿從孵育工作中脫身,從而縮短產蛋周期、增加產蛋量。
數據顯示,傳統自然孵化一般1對種鴿產2枚蛋,孵化并喂養2只幼鴿,結合人工孵化技術,1對種鴿可喂養4只幼鴿,大大提高了乳鴿出籠效率。
潛力高
英德將發力屠宰精深加工
如今,英德肉鴿養殖端已成規模,市場端渠道穩定,無數英德肉鴿“飛”進了全國人民的餐桌,也帶動了成千上萬的農民增收致富。
天順鴿業養殖專業合作社通過與外地屠宰廠、食品加工廠合作,平均每天都有5000羽左右肉鴿產品供往香港、澳門;威望農場每年的出鴿量有400萬羽,整年的營業額大概是6000萬元;德輝鴿業有限公司采用“公司+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以訂單需求按市場價收購基地和農戶養殖的肉鴿,養殖戶年薪普遍達到人均8萬-9萬......一串串亮眼的數字背后,是英德肉鴿產業如泉涌般的蓬勃發展活力。
值得思考的是,由于英德市沒有家禽(肉鴿)屠宰場以及加工企業,初精加工缺乏,所養殖的肉鴿全部以毛鴿形式銷售給外地屠宰或食品加工廠后再銷往全國,存在著屠宰產能流失較大、農產品附加值較低等問題。
“現在每羽毛鴿的出欄價是13元左右,屠宰加工后基本可以達到20元以上,在毛鴿銷售的基礎上可以提升1至2元的利潤。”鐘云雷坦言,目前企業主要是將毛鴿銷售給加工企業,沒有深加工做不了品牌,掌握不了定價權。“我們的英德鴿應該像清遠雞打造的‘天農’品牌一樣,有個響亮的品牌出來,讓更多人了解到,能賣得更好。”謝思送表示。
今年,英德市聚焦肉鴿產業轉型升級,致力于推動其從初級養殖向精深加工領域延伸,重點完善屠宰加工體系,減少毛鴿外調,以提升產品附加值,并增強產業抵御周期性波動的能力。
目前,天順鴿業合作社肉鴿屠宰綜合體建設項目已獲得招商引資領導小組辦公室批復,確定進駐英德市綠色深加工專業園區,開工投產后,將解決肉鴿就近屠宰和精深加工的急切需求;德輝鴿業以智慧化定位的家禽加工中心項目正在立項,規劃為肉鴿大規模養殖集群做好產能配套,通過“中央廚房”加工,實現集中屠宰、集約生產、統一配送,推動農產品向食品的品牌化有效延伸與效益最大化;青塘鎮計劃落地年產值4.2億元的肉鴿(家禽)集中屠宰加工廠,打造集鴿蛋孵化、種鴿培育、肉鴿出售乃至屠宰加工、冷藏運輸一體的鴿業生產基地,打響“青塘肉鴿”特色商標和品牌。
“在品牌體系建設方面,英德市正積極打造‘英德肉鴿’區域品牌,推動‘英德肉鴿’商標注冊,統一品牌形象和包裝設計,加強品牌宣傳和推廣;將強化行業資源整合、統一行業質量標準、品牌建設等,計劃舉辦‘英德肉鴿飲食文化節’等活動,謀劃開展肉鴿烹飪大賽,以及結合‘粵菜師傅工程’等開展全鴿宴等菜式研究,爭取打造鴿子菜式爆品。”英德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同時英德還將深入探索電商平臺體系,引導養殖企業利用網絡平臺進行產品直銷,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
如果說過去的十年里,英德肉鴿產業完成了“量的積累”,那么未來的十年,站在新的發展起點之上,則需實現“質的飛躍”。
目前來看,英德已然展開了騰飛的翅膀。
采寫:南方農村報記者曹童童
圖片:南方農村報記者彭華 受訪者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