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llantis集團亞洲與中東區總裁 Maxime Picat (前 標致CEO,也是未來接任Stellantis CEO的熱門人選之一)近期在《金融時報》「未來汽車」(Future of the Car)高峰會上發出警告,他表示歐洲車廠可能在短期內完全從中國市場消失,并直言盡管自己一向樂觀,但在這個問題上無法抱持希望。 因為中國品牌的高速成長已不只在電動車市場稱霸,連中型燃油車(C-segment)這個長期由西方主導的區塊,如今也岌岌可危。
再從市占率觀察,當中的變化驚人。 2020年,外資車廠在中國市場仍占據64%的銷售份額; 然而到了 2025 年初,這一數字已腰斬至 32%。 中國電動車龍頭比亞迪(BYD)更成功超越德國大眾,成為中國最暢銷品牌。 近幾年來,中國本土品牌通過強大的本地供應鏈、政府補貼以及大量研發人力投入,還有“高CP值”,迅速占領中高階與平價市場,反而歐洲品牌在設計與成本上的反應速度過慢,使得優勢逐步被侵蝕。
Stellantis 近年已逐步撤出中國的自營生產與銷售業務,但為尋求轉型,打不贏就加入,反過來在2023 年投資中國新創電動車品牌“零跑汽車”(Leapmotor)15 億歐元并取得20% 的股份。 雙方于 2024 年成立合資公司 Leapmotor International,由 Stellantis 控股,主導中國以外市場的出口、銷售與制造。 彭博社指出,此一策略讓 Stellantis 得以繞過在地經營的瓶頸,借由中國本地品牌的研發與制造能力重新進軍新興市場,同時降低與中國政府間的貿易摩擦風險。
此外,Stellantis與零跑的合作也將進一步拓展至歐洲市場。 零跑計劃于2025年在英國推出售價僅約2.2萬英鎊的電動車T03,進軍歐洲平價電動車市場,與雷諾、MG等品牌競爭。
與此同時,日本豐田加大投資中國,德國大眾也再度加碼投入25億歐元擴建其合肥研發中心與生產設施,并與中國電動車廠小鵬汽車建立合作關系,預計自2026年起推出針對中國市場需求打造的新型電動車。 大眾更表態支持In China for China戰略,公開與歐盟對中國電動車加征關稅的立場劃清界線,借此爭取中國政府與消費者的支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